热点冷观察丨“鼠标手”纳入职业病目录,劳动保护跟上了时代发展
2025-08-11 来源:     作者:关育兵 分享

热点冷观察丨“鼠标手”纳入职业病目录,劳动保护跟上了时代发展

“鼠标手”纳入职业病目录,劳动保护跟上了时代发展

关育兵


 

8月1日,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正式实施,“鼠标手”腕管综合征首次作为“职业病”被纳入法定目录。这份目录更新实为劳动保护领域一次意义深远的“拓荒”。

目录新增“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两大类别,腕管综合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代表性病种被纳入其中。自1957年我国首次界定职业病范围至今,目录历经四次调整,从最初的14种疾病扩展至今日的12大类135种职业病,每一次扩容都折射出时代变迁中职业健康关注点的转移与劳动保护意识的深化。

此次将腕管综合征纳入目录,标志着对被忽视的职业劳损伤害的正式承认。那些在流水线上重复腕部动作的工人、在厨房中用力揉面的厨师、在方向盘前持续操控的司机,他们的手腕疼痛与麻木被郑重置于法律保障的框架之下,这恰是制度关怀向劳动者最细微肌理延伸的明证。

然而目录中“仅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这一限制条款,也揭示出保护范围仍有待拓展的现实。其实,拖地、揉面等家务工作者以及伏案办公人群同样深受“鼠标手”其害。医学上腕管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并无二致——腕管内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当病痛本质相同,劳动伤害认定却仍以职业身份划线,这无疑留下了遗憾:劳动保护的全覆盖仍需在时代洪流中予以完善。当然,如何界定非典型职业的劳动伤害、平衡保护力度与企业成本等,也需纳入议题。

劳动形态正经历着从“铁疙瘩”到“数据流”的深刻蜕变。除了以接触粉尘、重金属等有形危害为主的传统工业场景,现在还存在重复性劳损、职业压力等新型职业伤害。新兴职业如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电商打包工等群体的健康风险同样需要制度阳光的照拂。

当工人们日复一日悬空校准定位销、蜷缩在狭小空间扭动螺丝,直至“拿筷子都成了技术活”时,其手腕上被膏药捂白的斑驳印记,是身体对劳动强度发出的无声示警。新版目录对“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纳入,象征着社会对这份呼唤的郑重倾听。惟愿所有为生活精疲力竭的手腕,都能等来制度保障的春风化雨;所有职业健康之痛,终将汇入时代不断完善的宏大叙事中。

 

编辑:余珊珊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