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古寨听风情
走进南溪古寨,冥冥之中总感觉,对于辗转迁徙南来的匈奴人,这里仍然会是北方草原里的那个阿拉善、那个阿兰寨。
在这桃花源里,一代一代地惦念着北方祖庭,凝结出浓浓的古寨风情。
南溪古寨,有一种风情是草原风情。
伫立在南溪古寨中,仰望碧蓝的天空,有云彩在描绘,恰似蒙古包里绘织的蓝天云朵。放眼翠绿的山野,在无垠地向远方延伸,那是碧绿波动的草原。四方是连绵起伏的山丘,不正是魂牵梦萦里,幻觉中逐渐放大清晰起来的那一个个蒙古帐篷呀。
村中的金氏大成祠,那九十九根柱础石上的奇异边纹,恰似蒙古包隆起时的云形朵纹;那高高梁柱间,刻意突起的斗拱,恰似一把把弯曲待发的强弓;那造型尖锐如矢的柁墩,似一支支象形的利箭。如此巧妙组合起来,也就共同绘制出最具匈奴民族形象的代表标识。
哦,美丽的草原;哦,悠悠的毡包。那是我的家哟。
当汉匈以和亲相通,当族邻已血脉交融,自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茫茫草原也悄悄蜕化为桃花源里。
于是,匈奴后裔基因中的雄鹰壮志,马背民族血脉里的草原情结,在南溪古寨,依然风情在其间。
南溪古寨,有一种风情是桃花源风情。
南溪古寨在哪?在东至花园乡,更在迷迷桃花源。
幽幽群山间,有蜿蜒逶迤的道路一条,引领你一路前行。绕过一座座山丘,环过一个个村庄,越过一片片田野。再缘溪而行数里,忽见百年古樟树,枝繁叶茂,冠盖如伞,顶天立地。其侧,汇源桥、两仪桥、奎辟桥,三桥依次伫立,贯连衔接,行礼如仪,笑迎宾朋。
这里是南溪古寨村口,也是村落的水口。在参天古树的掩映下,在淙淙溪流的韵调声里,隐居着一个金氏家族,秘藏一个匈奴部落。
进入古寨,群峰环绕,九座山脉团团围聚着金家村,无数潜溪一齐汇集至南溪水,似九龙戏水。
南溪水,从村落中蜿蜒穿行,悄然塑造出《易经》中阴阳八卦图的奇妙景观。
漫步其间,青石板小道,牵引着九十九条巷弄;上百座徽派古宅,依恋着九十九座古井;小溪水,跳跃欢腾,忽南忽北;石板桥,横陈仰卧,贯通东西。
哦,忘归 ;哦,安逸。在这桃花源里,没有了兵戎相见的仇怨,没有了金戈铁马的拼杀,没有了刀戈剑戟的血腥,没有了箭矢飞射的掠夺,却换来春夏秋冬的四季安详,却酿造出岁月静好中的风花雪月。陶潜那美文中隐遁的桃花源,却在此悄悄地落地生根。
南溪古寨,有一种风情是诗意风情。
清晨,幼童在摇篮中咿呀学语,字字奶声奶气;女子在溪水边抡棒槌捣衣,声声山谷回响。傍晚,老农正披着晚霞而归,送来山野村歌。那是农耕之乡的天然风情。
古寨的开秧节,秧苗在水田中棵棵直立,插播出一年的希望;南溪人已将田泥糊满田主全身,祈祝着秋收时谷收满仓。
六月初一,南溪古寨的安苗节。乡民们快意地锣鼓追随,求一年四季平安。
农历八月十三,南溪古寨的祭祀节。全村人沐浴更衣,摆香案上供品祈福。
晨钟暮鼓,家有喜乐;月落日升,族有余庆。南溪古寨人,就这样把四季生活打扮得富有诗意风情。
走进古寨,翻开那一页页古老的家谱,寻觅着匈奴人华丽的篇章。
站立祠堂,透过天井中那一方蔚蓝的天空,照见了草原上雄鹰翱翔的宇宙。
正当我挥手告别,走出古寨之际,一曲悠扬美妙的草原情歌,从祠堂边一幢老屋里飘荡而出:望星空和月儿,心中思念;念草原,好美景,思绪难眠……
尧舜乡,桃花源。天色蓝蓝,溪水潺潺。日灿灿,月晶晶,今日古寨正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