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岁月 | 水乡蟹声,晕染诗城秋韵
2025-11-02 来源:     作者:蒋道荣 分享

如歌岁月 | 水乡蟹声,晕染诗城秋韵

水乡蟹声,晕染诗城秋韵

 

  秋高气爽之际,江南水乡被氤氲水汽轻笼,愈发灵秀妩媚。水塘沟渠间,人们满怀希望地收获着,憧憬着美好的明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在这江南水乡,除了蛙声,还有那独特的蟹声相伴。
       深秋时节,我来到当涂大公圩水乡,与虾兵蟹将来一场近距离的邂逅。入夜,月光清辉如薄纱,轻笼着如烟的水面。我睡进湖心的蟹船,头枕水花,聆听蟹声。那散发着淡淡腥味的水汽,夹杂着稻谷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飘飘欲仙。
       听,蟹湖深处,大小蟹发出“噗噗”的吐沫声,似一对对情人在缠绵悱恻地倾诉衷肠,甜蜜而动人。水浪裹挟着沫花,被清风荡起一阵阵涟漪,涤尘净心,令人陶醉不已。月光下,放眼远眺,广袤的田畴更显空灵。蟹声忽紧忽慢、时大时小,恰似“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场景。蟹农仿佛成了高明的指挥家,指挥着一场舒展、清雅、悦耳的“交响乐”。高声与低声、轻重与缓急,和谐自然,颇具禅意。这纯粹原生态的天籁之音,毫不做作,不事张扬,没有丝毫的嘈杂喧闹,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让疲惫的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与畅达。那连绵的蟹声,响彻夜幕下的水乡,构筑成独特的乡音,唱吟出诗城深刻的内涵——人杰地灵,物阜蟹肥。正如诗人藏冷在诗作《一个城市——深刻》中所唱吟:“一个城市/也有乡音/和需要抚摸的叹息/也有一滴泪水/需要滴下/让另一只手接起……”
        和谐的蟹声,不仅是一曲动人的自然乐章,更蔚然成为诗城水产养殖的规模效益。如今,塘南镇正全力打造“生态水乡,福满塘南”的安徽第一生态镇。这里水产丰富,螃蟹、老鳖、鳜鱼、青虾应有尽有。养蟹面积达6.5万余亩,河蟹产量达1.8万余吨,产值达18余亿元。塘南螃蟹已成为安徽以及华东地区的知名品牌,闻名遐迩。“种草、稀放、投螺、混养”的生态养殖方式,形成了安徽当涂模式。依托长江水系的生态养殖,所产螃蟹肉质鲜美,黄满膏肥,质量上乘,享誉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并出口至港台、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江南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塘南水产品市场,占地面积60余亩,周边205国道和314省道纵横交错,还有村村通公路四通八达,吸引着周边养殖户和省外客商纷纷云集于此。菊黄蟹肥的季节,这里每天人头攒动,市声喧嚣,热闹非凡。外省市的大小货车成箱成车地批发运往江浙沪地区,有的还经禄口机场转运至香港和海外,每天交易量达十余吨。满载鱼虾螃蟹的水产品货车在水乡间穿行往来,公路远处山峦叠嶂,水天相接;近处鱼蹦虾跳,清波涟漪,呈现出一派鲜活优美的水墨画景象。
       这里的水产养殖如今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今年夏季,高温天气影响了螃蟹脱壳进度,上市时间较往年延迟了半月之久。当涂县迅速组织技术员下沉塘口一线进行指导,同步推进塘口电力、排水设施升级,使亩均产量突破百公斤。可喜的是,新质生产力正助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每日可加工河蟹3000公斤,产出蟹制品500公斤。蟹农们纷纷化身抖音、淘宝直播达人,塘口直接变成了直播间。他们将黄满膏肥的螃蟹宣传得活色生香,订单源源不断,生意十分兴隆。螃蟹产业正串起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让这“满身尽带黄金甲”的横行将军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为小康诗城、和谐诗城和富裕诗城作出特殊贡献,让聆听蟹声更加畅快淋漓。
       每当晨光熹微,纵横交错的湖塘沟渠便荡起一艘艘悠悠小舟。养蟹人开始收网起罾,很快,一只只螃蟹被收进长桶里。上岸后,按照个头(重量)、公母和统货分类,扎进尼龙网袋中,带着满满的希望与满足,开启新一天的循环。
 

编辑:胡茂勇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