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时光 | 人生高处是重阳
2025-11-02 来源:     作者:葛亚夫 分享

七彩时光 | 人生高处是重阳

人生高处是重阳

 

 放学路上,女儿叽叽喳喳地复读着幼儿园所学,口齿不清,很多发音都像她那米粒般的牙齿,咬不准、打滑漏风。好一会儿,我才听出她背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个曾在诗词中热闹非凡的佳节,如今无论是“chóng”还是“zhòng”,都渐行渐远,更多沦为商家促销的噱头。九九归一,登高望远的节日氛围似乎一去不复返。
       女儿问我:“怎么少一个人呢?是去上班了吗?”她总爱以妈妈作参照,人不在,便认定是去上班。我随口“嗯”了一声。王维又何尝不是“上班”去了呢?自古以来,伤离别、每逢佳节倍思亲,背后或许都藏着寄身浮萍、物是人非的无奈。
       电梯十几秒就窜到17楼,走神间便已抵达。如今登高太过容易,重阳节也失去了原本的初心。登山、戴菊、插茱萸等仪式消泯,它成了一个普通的日子。即便站在17楼,我也望不远,只有楼外楼,不见山外山。
       秋风拂过窗纱,凉意如网,秋凉似蟋蟀的颤音,带着入骨的钝痛。高处不胜寒,这人间的行色匆匆,尽显苍凉。
       
       三十而立,立亦是一种登高,30岁算是人生的“重阳”吧。蓦然间,我们看见许多未曾留意的东西。30岁前,我们闷头赶路,一往直前,“爱上层楼,爱上层楼”;30岁后,我们开始瞻前顾后。
       打开老家摄像头,父母正在收玉米。
       我对着摄像头喊:“别收了!周末我回家收拾。”父亲怔了怔,头未抬;母亲抬头后,又继续干活。摄像头太高,听不见他们说什么,或许他们什么也没说。这单向的交流方式,是我与他们多年的习惯。这些年,我留给他们的多是背影,他们也习惯了我的缺位。轮到自己感受这份缺失时,我为何如此不适?
       女儿跑过来抢过手机,喊:“爷爷,奶奶。”他们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抬头望向监控,笑容满面:“嗳……嗳……”一浑一厚的双调,拖着宠溺的颤音,从60里外的院落蔓延到17楼的窗前。
       我望向窗外,他们不知重阳节,也不知我多想他们!想女儿般大的我,想我这般年龄的父母,想那无话不谈、阳光灿烂的日子……

 

编辑:胡茂勇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