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温暖秩序
小区对面,“我家小馆”自开业便生意火爆。每日早餐时分,店外总排起长队,蜿蜒至人行道,成了城市一景。
去的次数多了,我发现一特别现象:总有穿校服的学生,不按规矩排队,而是理直气壮地插队到最前头,买完早餐匆匆吃完又匆匆离去,一切自然得仿佛本就该如此。
起初,我十分生气,觉得这些学生不懂事,连基本规矩都不守。更奇怪的是,长长的队伍里竟无人制止或露出不悦。一次,我实在忍不住,趁扫码付款时问老板:“学生都插队,太没礼貌了,咋没人制止?”老板头也不抬,边忙活边轻描淡写地说:“他们赶时间,时间于他们就是知识。少在店里耽搁,就能多学知识,允许插队是店里不成文的规矩。”老板的话,让我心里一暖。
后来,我又问了队伍里几个人,答案如出一辙。大家都说学生光阴宝贵,谁家没上学的孩子,对这规矩表示理解。
无独有偶,小区里我也碰到了类似插队事件。小区那栋楼仅有两部电梯,早晚高峰期十分拥挤,需排队等电梯。
有次下班,我赶上高峰期,前面排着长队。我随人流缓慢挪动,这时,一个穿美团制服的外卖员提着外卖盒,火急火燎地跑来。望着长队,他满脸焦急,近乎央求地问:“大家,我能插队吗?急着送外卖,路上已误时,迟到会得差评。”
本以为会有人犹豫抱怨,结果众人异口同声:“没事,你赶时间,先上电梯,我们不赶。”队伍自发让出空隙,还有人按住即将合拢的电梯门,让他优先进去。
大家议论,外卖员要赶时间,时间就是效率,外卖送迟了可能得差评,影响职业生涯。
从“我家小馆”到小区电梯间,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因同样的举动联结起来,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我忽然明白,队伍沉默、电梯口谦让,并非冷漠或畏惧,而是源于一种自发朴素的共识:允许赶时间的人插队,给他们方便,是种美德。时间于他们,是知识,是生计。
这并非破坏秩序,而是构筑了更深层、更富人情味的秩序。在这种秩序里,我们对背负“知识”与“生计”重担的赶路者,怀有朴素的体谅与善意。这短暂谦让,让冰冷的规则多了抹暖人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