汊水河的秋
休宁的汊水河,在秋日里宛如一位温婉的画者,用斑斓的色彩与独特的风情,绘就出独属于这个季节的绝美篇章。
当秋风轻拂时,汊水河从夏日的热烈中渐渐苏醒,两岸的草木率先感知秋的讯息。山峦间,枫叶似被点燃,一团团、一簇簇,红得夺目,与依旧葱郁的松柏相互映衬,恰似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将浓烈的色彩肆意挥洒。乌桕树也不甘示弱,叶片由绿转黄,再至橙红,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它们的倒影在澄澈的河水中摇曳,随着水波荡漾,宛如梦幻的水彩画。
河畔的村庄,在秋阳的笼罩下宁静祥和。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点头,沉甸甸的,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田埂上,野菊肆意绽放,白的、黄的、紫的,星星点点,为秋日增添了几分俏皮。农舍前,玉米串成串,挂在屋檐下,与火红的辣椒一起,构成了一幅质朴而热烈的“晒秋图”。而这方水土孕育的灵秀,早已刻入岁月——宋代状元程若川的才名、武学大师程冲斗的侠气、革命志士程家柽的赤诚,如星辰般闪耀在汊水河的记忆里。如今东临溪镇汊口村的退伍老兵姚华亮,仍守着一间红色展馆,老照片里的烽火、军用水壶上的斑驳,见证着他踏遍百余个村社宣讲的坚守,让秋日的村庄多了份厚重的敬意。
而滋养这方村庄的汊水河,本就自群山深处蜿蜒而来,清澈如镜的水面,既映着两岸秋日的斑斓草木,也映着汊口村沿岸的蓬勃生机——汪满仓茶业的千亩白茶基地里,虽已过春茶季,奶白茶、黄金叶的枝叶仍透着苍劲的绿,铺成连绵的绿毯,让人不禁想起春季采茶人如彩蝶穿梭、欢声笑语与水声交织成歌的热闹。
此时的汊水河,水流愈发清澈,能清晰地看见河底的沙石与游动的小鱼。阳光洒下,河面波光粼粼,像无数细碎的金子在跳跃。秋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带着丝丝凉意,却也裹挟着淡淡的稻香与泥土的芬芳——这香气里,还藏着河畔集市的热闹。作为休宁的南大门,汊水河因水而兴,早已是皖浙赣的货物集散地,东往淳安、南通开化、西连婺源、北近屯溪的地利,让街市终年鲜活。即便入秋,河畔的土特产中转站依旧忙碌,秋日采收的箬叶带着水汽、晒干的毛竹泛着温润、新摘的贡菊飘着清苦,都从这里打包发往远方,成了秋日里流动的风景。河边的芦苇丛,在风中沙沙作响,白色的芦花随风飘荡,如雪花般轻盈,为这幅繁忙的画卷添了一抹诗意的朦胧。
顺河向东,汊水河与率水、横江相拥,一同汇入新安江的碧波。临溪处的上游,人家错落如舟,青瓦白墙映着秋水,恰好应和了郁达夫“新安江水碧悠悠”的诗句。岸边的石碑上,刻着“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的姓名,也记着革命烈士曹兵杰的事迹,他们如河畔的灯塔,照亮了岁月的前路,也将“徽骆驼”的坚韧与执着,融进了汊水河的秋光里。
古镇的街巷,在秋日里弥漫着别样的韵味。青石板路被秋霜染上一层淡淡的清冷,街边的店铺飘出各种诱人的香气:老字号糕点铺里,刚出炉的顶市酥泛着油光,“聋子月饼”的酥皮裹着果仁香;茶馆中飘出的悠悠茶香,与“程姐艾叶粿”的清甜交织。即便过了清明,秋日里的粿品仍带着草木的温柔,成了街坊们钟爱的茶点。老人们坐在门口,晒着太阳,手中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杯,从今年的茶叶收成、贡菊产量,聊到年轻时在河畔码头卸货的趣事,茶香混着笑语,在巷子里久久不散。墙角的爬山虎,叶片红透,顺着斑驳的墙壁蔓延,与古旧的马头墙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
而古镇之外,新区的轮廓在秋日里愈发清晰。两岸道路宽敞,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流光,倒映在河水中,与岸边的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宛如仙境。河水依旧东流,白日里见证着姚华亮在展馆里的宣讲,看着茶园里白茶苗在秋阳下舒展新叶;夜幕下,又伴着百姓守护绿水青山的执着,静静流淌。徽派古建的飞檐下,状元故里的文脉仍在延续;小阜南源的茶香飘出千里,徽顶箬叶、大阜糍粑带着河水的清甜,成了休宁人舌尖上的乡愁。
汊水河畔的秋,不仅有醉人的自然美景,更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它是岁月沉淀的温柔,是丰收喜悦的欢歌,是故乡情怀的寄托,更是历史与当下的相拥。这条河,载着休宁人的眷恋,在秋日里静静流淌,温暖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