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台阶 安徽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5-09-28 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张恩杰 分享

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台阶 安徽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台阶

安徽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本报讯 9月2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我省聚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总体符合预期,重大战略任务全面落地见效,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幅跃升,取得了一系列极为不易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台阶,冲刺第一方阵底气更足。我省始终保持“往前赶”的奋进姿态,主要指标在全国位次前移。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3.87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6万亿元,连续跨越了4万亿元、5万亿元两个台阶,预计五年增量达到1.4万亿元。区域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对外投资、境内上市公司数等稳居全国前10位、均居中部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市场经营主体数、人民币贷款余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年均增速位居长三角第1位。

充分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链接长三角和中西部的战略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我省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将交通优势转变为区位优势。安九、昌景黄等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高铁运营里程稳居全国前3位、长三角第1位。高速公路新增1250公里、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实现从“县县通”到“县城通”。江淮运河世纪工程全线贯通,累计通行船只超10万艘次。合肥新桥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达到12万吨,芜宣机场全面开启国际货运功能。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累计开行超过5200列。各类开放通道通达25个国家地区、180个站点城市。综合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省突出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26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提质扩量,基地产值从“十三五”末的7500亿元提高至2024年的1.35万亿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秀率居全国第3位。特别是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从1968年江淮汽车打造出“皖产第一车”,到“十四五”我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由全国第8位和第4位跃升至第1位,奇瑞集团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并成功上市。在新兴产业集群、基地的有力支撑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1%,2024年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3.6%,新兴产业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我省突出前瞻布局、创新策源,推动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未来产业决定着产业的未来。我们超前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布局建设合肥量子科技、芜湖低空经济等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围绕细分赛道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新星企业”。量子产业集聚相关企业100余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全国首个可训练万亿级参数规模的国产化算力集群建成运营。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获批建设,低空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突出数智赋能、绿色转型,推动传统产业不断焕发生机。加快推动煤电、钢铁、有色等领域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步伐,培育全球“灯塔工厂”5个,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11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传统产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突出融合集聚、扩容提档,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合肥经开区、阳光电源等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深入推进,芜湖港口型等8家国家物流枢纽、宿州砀山等5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获批建设,中国声谷、中安创谷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省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突破1.1万家、较“十三五”末翻了近一番。服务业增长潜能正在加速释放。

绿色成为最靓发展底色,生态文明安徽样板魅力更足。我省大力推广低碳清洁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2.9%、历史性超过煤电。全省80%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合肥、芜湖等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近3倍。绿色低碳产业正在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成为时尚。全省充换电服务“一张网”加快构建,充电桩实现高速服务区、乡镇全覆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130余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倍,“车轮上的减碳”蔚然成风。

加快构建和谐共生生态格局,绿色家园更加美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全省PM2.5平均浓度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劣Ⅴ类断面连续4年清零,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家、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民生福祉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成果共享成色更足。我省千方百计夯实就业增收民生之基,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保持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7:1下降至2.2:1,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居全国第3位。

我省坚定不移兜牢安危冷暖民生底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牢。全省2万余公里城市燃气、污水、供水、排水管网启动更新改造,皖北地区3000多万城乡居民喝上优质引调水,一举告别千百年来“水咸水苦”历史。食品安全考核连续5年、质量工作考核连续3年获得国家A级等次。在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历次考核中保持优秀等次,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群众用能得到可靠保障。

 

回顾这五年,全省上下攻坚克难、顶压前行,付出了艰辛汗水,拼出了骄人业绩,必将在安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张恩杰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