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时光|车间的流年
2025-09-28 来源:     作者:张健 分享

七彩时光|车间的流年

车间的流年

 

 位于省城南二环的江汽老厂区,如今已整体搬迁至新港基地。日前,我怀揣着复杂的心绪,故地重游。
       推开那扇熟悉却又略显陈旧的铁门,刹那间,时光仿佛倒流。1993年那浓郁的机油味,裹挟着夏日的滚滚热浪,毫无预兆地扑面而来。20岁的我,手掌轻轻按在生产线那冰凉的传送带上,耳边,冲压机床永不停歇的轰鸣声,如同一首激昂的战歌,奏响着那个时代的奋进旋律。老师傅将一把榔头郑重地塞进我手里,目光中满是期许:“小子,好好干,争取做个八级工。”
       那时的车间,宛如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乐现场,只不过,演奏的是钢铁与血肉的激昂乐章。我们一个个弓着腰,手中的锤子有节奏地反复敲打车门的边缘,每一次敲击,都带着对技艺的执着与专注,直至钢板与框架严丝合缝。长年累月,手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茧,那是铜锤留下的独特印记;工装裤的膝盖处,也总是沾满了洗不掉的油污,见证着我们的辛勤劳作。午休时分,躺在高高的轮胎垛上,透过天窗,阳光洒下,穿过空气中飞舞的灰尘,在悬挂的车身上流淌成一条金色的河流,如梦如幻。老师傅常说,造车是一门手艺,他只需闭眼倾听敲击声,便能精准判断钢板的厚薄。可惜,这神奇的本事,在十年后,终究还是彻底失传了。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2003年,流水线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改造。机械臂如同巨大的恐龙骨架,被缓缓吊装进场,那震撼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老焊工老王蹲在墙角,默默地抽着烟,嘴里嘟囔着:“这些铁胳膊,能有人手准?”然而,当目睹机械臂焊出的鱼鳞纹,竟比自己精心焊接的作品还要均匀时,他沉默了。传送带的速度一次次提升,原本需要30人忙碌的工段,如今只需几个人盯着屏幕,看着绿点有序流动即可。我的手,也从紧握锤子,变成了轻按按钮;那些曾经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敲打声,也渐渐被变频电机温柔的嗡嗡声所取代。
        2015年的春天,整个车间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玻璃幕墙新厂房。第一次站在中控室,看着全息投影的生产流程图,那绿色的数据流,宛如工厂躯体里奔涌的血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AGV小车沿着地磁线轻盈地滑行,载着车身与底盘自动合拢,动作精准而优雅,如同经过精密编排的芭蕾舞表演。年轻工程师戴着AR眼镜,专注地调试设备,他手在空中划出的优美弧线,恰似我当年抡锤时的豪迈轨迹。
       在老厂区的展厅里,曾经与我并肩作战的铜锤,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标签上写着“手工时代工具”,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遥远而珍贵的历史。而来时,新厂区的玻璃幕墙倒映着窗外新下线的智能轿车,车顶的激光雷达正静静地旋转,如同时代的眼睛,洞察着未来的方向。
       30年,如同一场快进的电影,在眼前飞速闪过。我从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逐渐成长为智能工厂的一个神经元。那些被机械臂取代的锤声,其实并未消失,它们都化作了数据流里的字节,在虚拟的世界里继续奏响着时代的强音;当年沾满油污的梦想,也正在云服务器里长出新的翅膀,向着更高更远的天空翱翔。

离去时,一群新入职的机器人工程师们说笑着走过,他们洁白的白大褂在风中飘起,那轻盈的姿态,像极了我们当年沾满铁屑的工装,虽历经岁月变迁,但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却从未改变。

 

 

编辑:胡茂勇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