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岁月】晒秋:大地上的丰饶诗篇
2025-09-24 来源:     作者:钱国宏 分享

【如歌岁月】晒秋:大地上的丰饶诗篇

晒秋:大地上的丰饶诗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入秋后,散落于大江南北的广大村落便成了大地的调色盘:辣椒红、玉米金、干菜褐、鱼肉白……一匾匾的收获,一挂挂的收成,尽数摊晒在檐下、院场、海边、窗台前。勤劳的农人们把山村、田野、海洋的丰饶,都搬进了秋天的舞台。天高气朗,万物饱满,寻常日子,就这样被晒出了诗意的暖香。这就是中国大地上延续千百年的秋日仪式——晒秋。

“晒秋”中的“秋”不单指秋季,而是泛指所有需要晾晒的农作物。在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作物有了剩余,先民们便开始利用阳光晒干作物,便于贮藏。山区平地稀少,人们便从平地拓展到空中,在自家屋顶上支起晒盘晾晒作物:春晒蕨菜竹笋茶叶,夏晒茄干果蔬豆角,秋晒黄豆稻谷辣椒,冬晒腊肉豆干。久之,这种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便被赋予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晒秋”。

晒秋是华夏共同的“秋日盛典”,但由于地理、气候、物产等因素的不同,晒秋也呈现出不同的场景和内容。南方晒秋以江西婺源篁岭最为著名。这座距今近600年历史的徽州古村,地处江南山区,村中民居依山而建,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列,被称为“梯云人家”。家家户户在房顶上设眺窗,架起木架,使用竹匾在晒台上晾晒农作物。四时晾晒的不同农作物,红橙黄绿被立体铺开,在徽派古居黛瓦粉墙的衬托下,极富诗意。

当南方的晒秋以绚丽的色彩吸引游人时,北方的晒秋则更多了一份应对严寒的实用主义。在北方,入冬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没有日光温室大棚的日子里,为解决冬天吃菜难题,家家户户便在立秋过后,除了腌制一大缸酸菜之外,还要把各种自家菜园内产的新鲜蔬菜晒成干菜留作冬用。北方晒秋一般从10月中下旬开始,此时金风送爽,瓜果飘香,沃野流金,家家户户便开始储备冬菜,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大葱、大白菜、萝卜、豆角、粉条……凡是能晒干的蔬菜此时都亮相于秋阳之下,甚至连滨海人家也在海边支起长竿,晒起了各种各样的海鱼。北方晒秋,做足了事前功课,每年的晒秋时节都是诗一般的演绎:萝卜切成花刀或条状,撒上盐,腌出水分后,像出征的将士挂在院中的长绳上;硕大的葫芦“旋”出数米长的细条,垂在长竿上,像极了待奏的五线谱;海滩上,一排排竹架纵横而立,银白的带鱼、肥硕的鲅鱼、金黄的黄花鱼,开膛破肚后,用竹棍撑开,挂在竹架上,远远望去,竟有“沙场秋点兵”的况味。讲究的人家晒秋时还会摆出各种图案,如把红豆拼成“福”字,用绿豆铺出月牙形,连辣椒串都要按颜色深浅排列,活脱脱把农家小院变成了“艺术展厅”。

晒秋不仅营造了视觉上的盛宴,更孕育了独特的美食文化。在北方,晒干的萝卜条、干菜片腌制成咸菜,稍加调理,既爽口又筋道,是冬日里下饭的好“搭子”。晒制的咸鱼,蒸、煎、炸皆宜,是一家人围着火盆品味冬天的舌尖享受;葫芦条泡发后炖一锅红烧肉,既冬补又御寒;干辣椒用火烤一下,剪碎,拌酱,淋在雪白的豆腐上,堪称餐桌“无敌酱”;晒干的玉米粒崩成“爆米花”,“嘭”的一声能香遍十里八村……在南方,人们则擅长用“煨”“焋” “糟”等烹饪方法处理晒干的食材。晒好的辣椒用炭火稍稍煨烤,几声“噼啪”声后,辣椒表皮微焦,散发出诱人的焦香。盛入大瓷碗后剔去焦皮,加入蒜子和盐,缓缓捣碎,最后淋上熟油,焦香、蒜香、辣椒香味融合在一起,令人食欲大增。辣椒包则是挑选圆胖、厚皮的红辣椒,稍稍泡发,然后摘掉椒蒂,剔除籽和筋,用肉泥、紫苏、生姜、大蒜和米粉做成馅料填进辣椒肚里,上锅蒸熟后再淋上热油,要多惬意有多惬意!腊肉切成薄片,香气缕缕灶间起,盘盘秀色饱馋肠! 

晒秋不仅是一种农俗现象,更是一种文化标识。它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生活智慧,也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神州大地,也因此衍生出了诸多以晒秋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节俗。‌湘西苗族聚居区在立秋日要举行隆重的“赶秋节”,结合晒秋习俗,开展巡游、歌舞表演等,庆祝丰收。男女老少穿上艳丽的苗族节日盛装,从十里八乡来到秋场,迎接代表丰收的“秋公”“秋婆”。青年男女则欢欢喜喜地“闹秋”,荡“八人秋千”。湖北武汉大余湾古村落每年9月举办晒秋节,活动持续至12月底,内容包含“丰收调色盘”“非遗展演”“汉服体验”等,展现明清建筑与晒秋景观的融合。重庆梁平区每年秋季通过晒秋色、晒民俗、晒幸福等环节,开展热闹非凡的“草把龙祈福”等活动。最富盛名的,当属江西婺源篁岭古村的晒秋——这里每年秋季都要举办“晒秋文化季”。数百栋徽派民居从山腰层层攀升至山顶,远远望去,仿佛一座“挂在悬崖上的古村”。明媚的秋阳下,家家户户将圆形的竹匾托出窗外,或架在屋檐下的木杆上,辣椒的红、玉米的黄、稻谷的金,在斑驳的老屋前、错落的晒架上,泼洒出一幅立体的农耕油画。

那些点缀在灰瓦白墙间的斑斓色彩,那些把劳作变成仪式的艺术,不仅是大地丰饶的证明,也是农人整年的期盼所系,更是文化与记忆、情感与乡愁的鲜活传承与真情彰显。在华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晒秋不仅仅是晒秋,它是书写于大地之上的丰饶诗篇!

 

编辑:蒋云帆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