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皖韵】歙南竹溪叠翠幽
2025-09-17 来源:     作者:洪波 分享

【徽风皖韵】歙南竹溪叠翠幽

歙南竹溪叠翠幽

 

“路入桃源里,行行别有天。山高悬怪石,溪小咽清泉。岸树老仍直,畦花淡自妍。安知学舍内,谈论得英贤。”江克庵这首《竹溪行》,作于上世纪初。其笔下的竹溪,山环水绕,钟灵毓秀,清静幽雅,宛若“世外桃源”。

竹溪,水竹坑之雅称,地处歙绩两县交界,七姑尖下金瓯里。曾因水竹繁茂,遂有村名由来。枕山、环水、面屏,竹溪是徽州典籍里的精彩华章,集古民居、古牌坊、古道、古桥、古树于一村,浓缩着徽州村落的精华。

群峰拱秀,含英咀华。古村竹溪,东有湖田山,南有香炉峰,西有吴楚山,北有七姑尖。竹溪八景之一的七姑尖,明代汪溥有诗赞曰:“一簇云峰号七姑,七姑曾此往来无?东风吹上峰头看,不见遗踪见绿芜。”横看成岭侧成峰,云绕山峦画屏移,若从西南远眺七姑尖,则如巨人仰卧,惟妙惟肖,实为天造胜景。

蔡水东来,华源西去。村西,华源河上的竹溪大桥,为歙绩古道要津。碧水卧长虹,周边树木葱茏,桥下清流鸣珮,成了村人夏夜纳凉赏月好去处。“长虹一道势峥嵘,徐步登临眼界明。近水自然先得月,不辞玩赏到三更。”这是竹溪八景诗中的“长桥步月”。

耕读齐家,文脉相传。竹溪不仅风景秀美,文风更昌盛。柯芝为竹溪最早的塾师,族谱记载:“柯芝,字廷光,生时母梦灵芝以为名。皇庆中(1313年),屡试不第乃归乡里。”徜徉于幽深的街巷,热情的村民会把五家学堂、春晖书屋、居易草堂、半舫圃、继述小学等遗迹,为你一一指点,让你感受竹溪文化的根深叶茂。

先贤智德,英才辈出。柯华辅,工诗名士,嘉庆丙子举人;清朝柯铖,殿试一等第二、朝考亚元;柯铭,天性颖异,曾为江苏候补道……

望群峰耸翠,看碧水回波,一路画图开胜境。“载枫松以塞村口,祥凝水竹之间;建花桥以壮山川,秀擢椒瓜之盛。”参天之树与古村交相辉映,彰显村落的文化内涵与生态价值。大墩古枫林,至今仍有二十余株古枫树,春夏枝繁叶茂,深秋多彩秀丽。“乔木群生状若屏,冲天拔地玉亭亭。”这些枫树根深干壮,挺拔高耸,成为绿水屏障,护卫着村人安居。竹溪乡贤柯敦厚曾多次亦诗亦联吟咏这片水口古树。“绿杨夹岸一溪开,独坐楼台寄远怀。最是丹枫红似火,乱山齐逼壮心来。”“家绕溪流竹绕山,轩开翠嶂隔云岚。秋光不尽迷人眼,坐爱庭前枫叶丹。”痴醉于这片枫树林,柯敦厚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乡愁记忆。

以树为屏,造福于村,遗泽后世。一株株古树枝繁叶茂,见证着一代代竹溪乡贤对人居环境的重视。“烟外好花红浅澹,槛前叠石翠参差。”乐在其中,畅叙幽情,不辞长作竹溪人。徜徉竹溪古村,“世外桃源”入梦来。人在街巷中,如在画里行,行在一幅酣畅淋漓的徽州水墨长卷中。

时逢盛世,风香水甜。看今朝,兴生态田园,舞春风和煦。乡村振兴,民心舒畅。山绿、水清、路畅、民富,竹溪的父老乡亲,正合心合力奏响一曲古韵新调。

 

编辑:蒋云帆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