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读书
静心读书,是一种美妙的意境,一种理想的追求。我认为“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只有在静下心来时才能读好书、读懂书,才能享受书中的乐趣。
静下心来读书,是不少文学巨匠的最爱,他们妙笔生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精品。老子曾担任周王室的典籍管理员,在安静的环境中静心攻读了万卷书,使其思想不断升华、思维不断丰富,写出了千古流传的《道德经》。
《荷塘月色》就是一篇写“静”的佳作。朱自清坐在荷塘边,月色映照在碧水之中,耳边蛙声低吟,荷花幽香迷人。静静的月夜产生了温馨意境:“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篇《荷塘月色》,真可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意,令人身临其境。
静静地坐在书房,一壶香茶,一本好书,一片宁静的时光。蜡烛在壶底安静地燃烧,我在书的世界里沉醉。一字字地嚼过,一句句地回味,满口生香。读书的享受,在于好书的醍醐灌顶,通体舒泰,使人觉得是一种做人之福。缭绕着的除了茶叶的清香,还有那书香。
清代诗人袁枚曾打过一个比方:“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这个比方很贴切。读书也是很有一番讲究的,要想从书中有所收益,“长精神”而不生“痰瘤”,就要静下心来,摒弃世俗杂念,真正投入进去,咀嚼、理解、思考、回味,然后消化、吸收,这样才能深解其中真味。
读书是雅事,更是传统,书是心灵的驿站,净心的殿堂。钟情于书,是一种闲适,一种执着。与书交友,你尽可向孔孟问礼,与李杜交游,谈论文化苦旅或共赏荷塘月色,抑或驰骋于金戈沙场,或狂啸于茫茫大漠……种种蕴含于文字里的深刻意境,也印证着读书人凝重深远的情感与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