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授技“零距离”助就业困难群体增收
2025-08-31 来源:     作者: 分享

天长授技“零距离”助就业困难群体增收

天长授技“零距离”助就业困难群体增收


本报讯 6月份天长市人社局完成首批就业困难人员拟认定名单公示以来,共有215名符合条件人员被确定为就业困难重点帮扶对象,在该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下,均得到了就业帮扶,实现增收。

 

据天长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通过“三级分类”方式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一类帮扶:根据就业需求,提供培训、见习、创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二类帮扶:指定专人对接跟踪,帮助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三类帮扶:采取“一人一策”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兜底就业援助,并安置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

 

天长市千秋街道胭脂山社区居民康晓华是被公示认定的首批就业困难人员之一。她今年46岁,丈夫患慢性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全家经济重担主要落在她一人身上,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之前,她每天围着孩子转,仅靠帮助邻居家庭作坊加工点工艺品,收入低且极不稳定,想出门找工作却苦于没有时间和机会。

 

今年5月,鉴于其家庭特殊情况,在首批就业困难人员名单审核、评估、认定过程中,天长市人社部门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就积极鼓励康晓华提前报名参加了街道“零工驿站”举办的相关技能免费培训班。此次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后,她还有机会享受到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灵活就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补助、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优惠。

 

对康晓兰开展培训的千秋街道“零工驿站”,是该市近两年来着力打造的“零工市场”平台的组成部分,2024年以来天长市以镇(街道)为单位共建立了16个“零工驿站”,并在16个镇(街道)的151个行政村和24个城市社区建立零工驿站服务站(点)。市“零工市场”平台集线上、线下与各镇、街道“零工驿站”融于一体,帮助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业。平台自去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已累计注册会员1.86万人,500余家企业入驻平台,开展技能培训19期1060余人次,开展零工招聘用工事项4478单次。

 

作为平台的末梢与基础连接点,各镇(街道)“零工驿站”不断拓展零工服务覆盖领域,倾力打造“村(社区)帮扶车间”,架起了困难群体与用工企业之间的桥梁。今年5月20日,千秋街道“零工驿站”联合园林社区“零工驿站”服务站(点)携手天长市宏宇玩具有限公司,成立了“巧媳妇”社区帮扶车间。帮扶车间采用“理论辅导+师傅演示+实际操作”的岗前培训方式,由企业技术骨干亲自授课,手把手传授就业困难的妇女学员玩具设计、裁剪、缝纫、装填等制作技能。在车间里,园林社区就业困难的殷翠霞及其他失业、低收入姐妹120余人,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实现了从零基础到熟练工的蜕变。

 

“一开始我还有些犹豫,毕竟从来没制作过主要用于外贸出口的玩具制品。但看到人社部门、街道和社区人员,还有企业的师傅们这么热情,我就决定用心学、认真做。” 殷翠霞回忆说,“师傅们特别耐心,从最基础的画图、裁剪、缝纫技能开始教,手把手地指导我们照着样子做。遇到不会的地方,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直到学会为止。”

 

数据显示,园林社区“帮扶车间”成立至今,120余名妇女学员累计完成了120多种款式100多万只玩具制作。殷翠霞笑着说:“现在我能做出多种式样新颖、质量合格的玩具产品,每个月能挣到3600多元,这对咱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来源。”

 

“我们希望通过镇街‘零工驿站’打造一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机会,实现增收。”天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东军表示,下一步该市计划将“零工驿站”的服务功能延伸至产业园区和村(社区)末梢,依托遍布城乡的“村(社区)帮扶车间”,以玩具、箱包、清洁用品等产品制作加工为“小切口”,撬动公共就业服务“大民生”,通过“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闭环模式,以城乡妇女为重点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编辑:张恩杰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