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2025年度)》发布
2025-08-28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梦 分享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2025年度)》发布

创新策源 服务未来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2025年度)》发布

 

本报讯  8月2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组织力量编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2025年度)》,旨在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推动科学中心装置、机构、平台等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我省于2017年1月获批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任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全球顶尖研发机构群,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构建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网络,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经过8年多的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明显进展,体系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明显,形成运行、在建、预研谋划13个装置梯次推进、30余个交叉创新平台体系布局的格局,建成在建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先后组建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数据空间、环境五大研究院,以及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已逐步成长为我省除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之外的“科创第三高地”。三是推进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充分挖掘装置建设运行中衍生的前沿技术,支持开展技术二次开发,累计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100余家。四是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科研团队和工程技术人才,组建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培养“五懂”复合型人才,科学中心人才“强磁场”效应显现。五是原创性标志性创新成果涌现,取得EAST装置“亿度千秒”、稳态强磁场世界最高磁场强度、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氨晖号”首航成功等标志性成果。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创新高地、我省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策源地。

《白皮书》的编制,目的是展示科学中心各创新单元的科技服务能力,以应用为牵引,充分发挥科学中心各类平台的创新支撑作用,持续提升科学中心各类平台的实验条件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益;搭建科学中心优质创新成果与我省产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相关高校、企业与科学中心创新单位密切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交流与联动,激发创新活力。

《白皮书》共梳理科学中心相关创新单元(装置、机构、平台)可对外提供的科技服务341项,包括材料结构分析、气液成分分析、多模态多尺度脑成像、实验动物定制、药物筛选、存算一体信息技术服务、多语种智能语音服务、卫星数据处理、芯片封装与测试、精密加工制造等,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空天信息、未来网络、新材料、新能源等25个领域,共6.3万字。

《白皮书》详细介绍了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等7个大科学装置、能源研究院等6个高能级研究机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18个平台的基本情况、实验条件建设情况和对外服务能力,还包括各创新单元的联系方式、机时申请说明等。

《白皮书》将通过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同步发布,方便用户、机构获取。

 

 

 

 


编辑:夏梦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