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合肥法务区聚力为企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5-08-25 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蒋云帆 分享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合肥法务区聚力为企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

合肥法务区:聚力为企服务 护航高质量发展

 

汇聚全国法律服务全链条优势资源,打造高能级法律服务集群;构建层次多元、功能完善、高端优质的产业发展生态圈;落实高层次法治人才引进政策,广泛吸引和培育国内外实务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合肥法务区自2024年9月建成运行以来,精准对接重点产业链需求,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法治支撑,为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企业“出海”等提供系列专业法治保障,为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完善高端“生态圈” 夯实法务发展基石

谈及为何会选择入驻合肥法务区,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合伙人、合肥分所管理合伙人梁邵东深有感触:“选择入驻合肥法务区,正是看好合肥依托法务区资源整合优势及政策扶持力度,深度参与区域营商环境建设,强化长三角业务一体化网络辐射的能力。我们以此为契机,巩固在行业内的标杆地位、提升品牌形象,为长三角企业和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涉外法律服务。”

记者了解到,合肥法务区整建制进驻法院系统的金融、破产、国际商事、知识产权、环境资源5个区域性审判法庭,打造专业化司法审判体系。20余家国内头部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落户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合肥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入驻运行。针对区域法治服务链条的薄弱环节,实施精准培育计划,弥补安徽省在商业秘密司法鉴定领域的服务空白。

畅通企业“出海路” 筑牢跨境发展保障

7月28日,安徽(合肥)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启动仪式暨首届安徽涉外法律业务交流会在合肥法务区举办。安徽(合肥)涉外法律服务中心采取省、市共建模式,聚集涉外法律事务咨询、律师、公证、国际商事仲裁、企业合规服务、商事调解等多项法律服务资源入驻合肥法务区,打造“一站式”惠企利民的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在陪伴式“走出去”综合服务专窗,安徽徽诚永致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总经理、陪伴式“走出去”综合服务专窗轮值人员沙刚向记者介绍:“简单来说,这个专窗就是帮企业把复杂的国外财税政策变成‘大白话’,让企业听得懂、用得上;教企业如何合法合规‘走出去’,在备案、报税、汇钱这些关键步骤‘不踩坑’;提前帮企业避开财务风险,并一键联系靠谱的专业团队。前不久,一家机械装备企业要出口高端设备至欧盟,我们协助该企业完成欧盟CE认证中的财务数据验证,确保认证通过率100%,并利用‘经认证的经营者’资质享受通关便利。”

合肥法务区设立安徽(合肥)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以“五外联动”机制引领设立合肥市陪伴式“走出去”综合服务专窗。依托合肥仲裁委,挂牌运行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仲裁院,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完善企业国际化风险闭环管理链条。

织密知产“保护网” 打造一站式服务高地

“入驻合肥法务区后,我们秉持以高质量代理服务赋能专利事业新发展理念,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规建设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托区域集聚效应,实现了营收、客户量、知名度‘三增长’。公司参与中标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传动系统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项目,就是成功的案例!”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负责人王翩翩向记者表示。

据悉,合肥法务区设立知识产权一站式保护服务工作站,推进知识产权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与司法执法实践深度融合。构建“咨询——受理——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形成“需求收集——路径匹配——争议解决”的精准对接闭环。推进简案快处、疑案精办,简易纠纷行政调解快速办结,复杂疑难案件联席集中研判,涉刑案件“行刑衔接”无缝移交

架好法企“连心桥” 精准赋能产业发展

合肥法务区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在“合肥法务区”微信公众号常态化开设“法务研究室”专栏,线下举办各类专题培训。针对企业共性需求,合肥法务区系统梳理法务服务资源清单,采取集中发布与专项推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法企高效对接。开通“法务直通车”,推动法律服务与重点产业链和头部企业深度融合。推进与自贸片区、行业商协会、市属国有企业等建立常态化合作发展对接机制,发挥法务区在法律资源集聚、专业能力提升、信息数据共享、品牌价值赋能等方面综合优势,促进高端法务专业资源与产业应用场景高效对接,实现价值共创。2024年9月以来,累计举办政企法企对接活动27场次,参与企业600余家,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跨境法律解析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案等关键指引。

合肥法务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下一步,合肥法务区将进一步加速资源集聚,联动省市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招引力度,加快高端法务泛法务服务机构向法务区集聚发展,并深化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入驻机构协同联动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形成聚集效应。同时,对接省市资源,统筹谋划、引入并落地一批高能级、高关注度的重大活动、专业峰会及行业交流活动,不断开创法务区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编辑:蒋云帆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