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碗端起来 矛盾放下来——淮北市临涣镇运用“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巧解劳动争议
2025-07-07 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余珊珊 分享

茶碗端起来 矛盾放下来——淮北市临涣镇运用“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巧解劳动争议

茶碗端起来 矛盾放下来

——淮北市临涣镇运用“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巧解劳动争议

每天早上五六点,临涣镇上的茶馆陆续开门。灶台上,一把把被烟火熏成黑色的大铁壶蒸腾起热气,氤氲的茶香“唤醒”了这座古老的小镇。

临涣镇位于淮北市濉溪县西南部。历史上,隋唐大运河穿境而过,南来北往的人带来不同地域的风俗,也为不产茶的临涣带来了茶叶和饮茶的习俗,大大小小的茶馆应运而生。

“不到衙门到茶馆”“有事,茶馆说理去”——在临涣,茶馆不仅是人们歇脚、聊天的场所,还兼具调解和事的功能。居民间若有纠纷,往往相约茶馆,请当地德高望重、处事公正的乡贤居中调停。这“茶馆说理”的良俗已传承600多年。

四方茶桌解开“薪”愁

“陈铁嘴,来坐坐,喝茶呀。”上午八点左右,陈文章走进怡心茶楼,院子里坐的茶客纷纷向他打招呼。陈文章摆摆手,婉拒了邀请,“今天还有案子要调解,下次下次。”

61岁的陈文章是土生土长的临涣人,从小就跟着父母泡茶馆,人情熟、地头熟、情况熟。

作为镇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他从事调解工作已有40多年,“陈铁嘴”的雅号正是乡亲们对他能力的肯定。陈文章时常把调解搬到现场、搬到地头、搬到茶馆,一家家解释、一个个劝解,日积月累,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当地老百姓都说:“‘陈铁嘴’走到哪里,哪里就很快息事宁人。”

临涣镇是一个有近十万人口的大镇,辖区内有一个工业园,规模企业有近20家,伴随企业用工增长,劳动争议也逐渐显现。

近年来,临涣镇工会以工会驿站建设为抓手,依托深厚的棒棒茶文化和茶馆阵地资源,在怡心茶楼工会驿站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他们召集像“陈铁嘴”这样善调解、有威望的志愿者,通过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深入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20234月,临涣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接到韩村镇居民刘某某一通电话。刘某某称原工作的企业拖欠了他的工资,要求企业支付拖欠工资1700元,赔付因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造成的损失2倍工资款36765元。

临涣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第一时间联系了涉事企业,经询问双方,案情逐渐清晰。

20226月,刘某某来到镇上一家民办企业上班,企业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刘某某先后在装配、管理岗位上工作,2023312日未通知企业便自行离职,总共在该企业工作时间9个月左右。接到刘某某的诉求后,企业对刘某某反映的拖欠工资1700元的事实予以认可,但认为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赔付工资一事没有依据,不予以认可,拒绝支付。

调解中心发挥联动机制优势作用,牵头联合工会、人社、司法等调解员,深入企业调查取证。在一番劝说之下,最终,刘某某和企业在茶桌两侧坐下了。

简朴的茶室内,茶香缭绕,气氛却有些剑拔弩张。陈文章坐在当事双方中间,轮番开解。“根据劳动法,你们没和人家签合同,的确是违法了,存在一定过失的。”见企业的态度有所缓和,陈文章扭头劝说刘某某,“你不打招呼就离职,企业有意见也很正常,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将心比心,别闹得太僵。”

经过调解员、镇工会的轮番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企业同意支付拖欠刘某某的工资,并给予当事人因未签订劳动合同造成损失一定的补偿。

“那大家都说明白了,就喝碗茶,事情就解决了,可管?”陈文章操着一口方言,站起来招呼着大家。“管管管”当事双方端起茶碗,在一片笑声中达成和解。

“现在,我们也吸取教训,给全公司30多名职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补缴了社保。”该公司人事主管事后告诉记者。

(茶室内,陈文章正在调解纠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说“土话”、开“土方”、化“土事”,法律的刚性和人情的柔性在此相辅相成,不仅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据临涣镇工会主席李本聪介绍,近年来,临涣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受理调解劳动工资纠纷40余起,帮助44名劳动者讨要劳动报酬86万余元。

百年茶馆焕发新韵

在临涣镇,像陈文章这样的调解员还有很多。每位调解员都有自己的雅号:“阿庆嫂”“小暖阳”……这些形象亲切的称号,承载着乡亲们的认可与信赖。

627日,早上七点,怡心茶楼门口、院子以及几间简朴茶室内都坐满了来喝茶的茶客,大家伙围坐在四方桌前,喝着“棒棒茶”,聊着家常。

记者走进茶楼,见到了茶楼老板“阿庆嫂”——张秀侠,她正在茶楼内穿梭忙碌,不时地给这桌添茶倒水,和那桌拉拉家常,忙得脚不沾地。茶楼传到张秀侠这里已经是第五代,据张秀侠介绍,平时茶楼一天可接待茶客二三百人。


 

“我们这不光是茶楼,还是全国最美工会驿站哩!”张秀侠告诉记者,“环卫工人、城管队员,他们渴了热了都可以来我这喝茶吹空调,都不收钱。”

现在,在临涣镇工会的指导下,怡心茶楼工会驿站正被打造成政策宣传、理论宣讲、法治教育、民主议事的阵地,鼓励民间艺人用大鼓书、坠子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

和谐茶味飘香四方

现在,临涣全镇22个茶馆都建立了调解室,镇工会还发动企业工会、村级工会建成集调解、议事等为一体的连心茶室“说事点”204个。独具特色的“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纷争、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的“七步调解工作法”被深度融入工会调解劳动纠纷的实践。

“我们充分发挥临涣‘茶文化’底蕴丰厚的资源优势,通过‘一杯茶’劳动争议调解室,使劳动争议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化解。”濉溪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春华告诉记者。

“一杯茶”不仅香飘临涣,还香飘全淮北。“现在,我们淮北工会在调解劳动纠纷的时候,都会借鉴‘一杯茶’调解工作法,通过喝茶聊天的方式了解真实情况,在法律的框架下化解劳动纠纷。”淮北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赵莎莎说道。

近年来,淮北市总工会成立淮北市职工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畅通职工诉求解决渠道,整合“工会+司法+律协”资源,组建以14名律师为成员的职工法律援助志愿团,积极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进班组”等活动,协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和职工维权难题。2024年,淮北市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室多元调解劳动争议案件46起,维护了60多名职工的合法权益。

临涣茶馆的袅袅茶烟里,升腾的是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一杯棒棒茶,不仅是临涣传承不息的文化密码,更是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生动实践。

 

 

编辑:余珊珊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