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绿电交易量达8.66亿千瓦·时
本报讯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两会提出,“统筹新能源消纳和绿电交易”。今年以来,持续扩大绿电交易规模。截至5月底,绿电交易量达8.66亿千瓦·时,其中省内绿电6.38亿千瓦·时,省外绿电2.28亿千瓦·时,驱动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前行。
绿电交易是指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中长期交易,用以满足电力用户购买、消费绿色电力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通过绿电交易或绿证认购,企业可以实现绿色电力消费,降低碳排放量,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作为省属重点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部署,以绿电交易作为推动碳电联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抓手之一,通过创新交易模式、深化区域协作、布局新型业态等,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淮河能源股份售电公司总经理张勇表示:“我们积极拓展绿电市场,统筹自身绿电资源优势。同时为了满足下游用户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积极开展跨省绿电交易及内部风光火储一体化市场布局,力争提升市场化的竞争水平。”
自2023年安徽省开放绿电交易以来,集团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绿电资源。2024年,集团公司积极探索省外绿电交易模式,并于2025年在跨省绿电交易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省外绿电交易量创历史新高。通过参与“疆电入皖”年度交易,成功锁定1.69亿千瓦·时绿电,占新疆外送安徽年度成交总量的58.28%,“蒙电入皖”首次交易并拿下4200万度绿电。
在深化区域协作的实践中,集团公司正推动由“单一交易”向“发售一体”转型。今年,集团公司统筹协调售电资源,累计为所属煤矿输送外省绿电1.8亿千瓦·时,占煤矿全年预计用电量的11%;同步组织售电公司与丁集光伏一期联合构建发售一体体系,全额消纳其约2亿千瓦·时发电量。同时,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统一组织下,集团公司重点关注“北电南送”关键通道,积极响应绿电跨省外送模式,持续为所属煤矿、合肥长安汽车、安徽九州工业等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获取绿电认证开辟新通道。
在夯实传统交易优势的同时,集团公司还积极探索绿电新型业态,深化“绿电交易+碳市场”联动机制,整合用户侧资源打造的虚拟电厂平台,配合电网调峰调负荷。“我们精准服务用户,定制绿电套餐,协助企业开展绿证交易业务,确保每度绿电都可追溯、可认证。”售电公司售电管理部主任邹涛说道。
接下来,潘集、凤台光伏电站新投产项目年内将陆续入市,集团公司将继续以绿电交易为核心抓手,统筹售电公司资源拓展下游用户体系,全力保障长协电量履约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