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深入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本报讯 5月1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一季度,我省实现进出口2153.3亿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11.8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9、中部第1;实际对外投资7亿美元、同比增长9.2%;实际到位外资40.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超30亿元,总量中部第1),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9家、同比增长1.7%。
据悉,我省将认真落实《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加快出台《安徽省稳外资行动方案》,全力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聚焦公平便利,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稳定外商投资信心。出台《安徽省稳外资行动方案》,谋划6个方面共16条举措,多措并举稳住外资规模、稳住外商信心、稳住投资预期。2025年,力争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00家以上,新增5家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
我省将开展内外资差别待遇专项清理工作,整合优化162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促进外商投资便利,优化外国自然人来皖投资设立企业全流程登记服务,探索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容缺受理”模式,实施外商再投资外汇免登记试点等便利化措施。建立百家重点外资企业包保制度,深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讲好营商环境故事,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评选。推深做实“徽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境内外举办22场“海客圆桌会”活动,系统性全方位宣传推介我省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安徽国际影响力和知晓度。
聚焦便捷畅通,构建更高水平的贸易环境,优化口岸环境。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创新升级地方特色功能应用。高质量建设安徽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口岸监管和服务能级。积极推进合肥机场、芜湖港智慧口岸国家试点建设。在有条件的口岸开展进境交通运输工具智慧电讯检疫远程执法。提高通关便利,持续推动进出口货物“远程属地查验”和“批次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深化“离港确认”“联动卸载”改革,强化区域通关协同。创新贸易业态,进一步发挥全省7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平台功能,举办20场“跨境电商走进产业带”活动,持续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强化金融赋能,持续开展“外贸+金融”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通过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提供长期融资支持,为企业“量体裁衣”提供全险种服务。强化对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支持。
聚焦国际合作,完善更具效率的出海环境,持续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100支左右招商小分队赴境外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活动。组织5000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国际展会,举办15场左右安徽外向型产业主题展。积极推动外贸产品标准与合格评定走出去。支持企业“抱团出海”。推动汽车、光伏、锂电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参与国际竞争。搭建境外服务网络。积极推进中国(安徽)—泰国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首批22家境外商务服务网点,为企业出海提供便利和支持。建立健全涉外知识产权防护网,护航企业跨境发展。建设重点国别外资中小企业合作区。
聚焦规则对接,营造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制定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推动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创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安徽方案”。加快推进合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建设,聚焦企业关切和诉求,围绕电信服务、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谋划62条改革创新试点任务,不断提升全省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聚焦宜居宜业,建设更有温度的生活环境。实施“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入长三角口岸签证代转机制;恢复加密重点外资来源地国际航班航线,今年计划新增6条国际客运航线、7条国际货运航线,全省国际航线预计将达到34条。优化外国人才综合服务。推进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着力破解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公共服务、职业发展、社会融入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更多外国人才来皖创新创业。提升公共服务领域国际化品质。编制发布《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2025年版)》。因地制宜推进机场(高铁)“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外籍来皖人员提供支付、通讯、交通、文旅等便捷服务。提升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服务品质,满足外籍人士及其子女在皖就医、就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