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中镌刻劳动印记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从初入职场时那个怀揣梦想的青年,到如今步入不惑之年,我已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每一年的劳动节,我几乎都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回首这二十多个劳动节,总有一些特别的经历,如璀璨星辰般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令我感慨万千。
2011年劳动节前夕,公司派我前往新疆工作。劳动节当天,我踏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目的地远在4000公里之外。火车从广袤的平原出发,一路驶向群山。沿途,隧道一个接着一个。低头俯瞰,是幽深的山谷,潺潺流水蜿蜒流淌;抬头仰望,陡峭的山脉直插云霄,山顶云雾缭绕,如梦如幻。在惊叹于这奇山丽水的同时,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修建一条通往新疆的铁路是何等艰难,背后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边疆劳动者的心血。路虽已修好,但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其更加美好的明天还等待着我们去建设。一想到这里,我便激情满怀。
火车行驶途中,大片大片的葡萄园映入眼帘,满眼翠绿。火车开了十几分钟,绿色依然没有尽头,如此大面积的葡萄园,实在壮观。“吐鲁番站快到了。”播报员的声音响起。原来,这里就是吐鲁番的葡萄园。过了吐鲁番,到了小站达坂城,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瞬间在脑海中响起。
将近晚上九点,一片壮丽的风景呈现在眼前,乌鲁木齐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上,覆盖着皑皑白雪。淡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这里气候干燥,降雨稀少。雪山融水顺着山坡流下,为平原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也给这片土地注入了蓬勃生机。
抵达乌鲁木齐后,我们又换乘汽车前往目的地奎屯。一路上,大片的棉花地和红椒地不断闪过,让人不禁感叹新疆的幅员辽阔、物产富饶。我们在奎屯的项目是一座热电厂。工地上,大家干劲十足,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我们与雪山相伴,为建设美好新疆而努力奋斗。
工程人的脚步从未局限于国内。2014年,我申请前往非洲莫桑比克,参与当地一座大坝的建设。这座大坝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那年劳动节,我和同事坚守岗位,用辛勤劳动纪念这个特殊的节日。
莫桑比克靠近赤道,劳动节那天,气温酷热难耐,我和同事去复核一段水准线。透过水准仪看向水准尺,大地升腾的水蒸气让视线变得模糊。阳光无情地炙烤着我们的皮肤,汗水不停地往下淌。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每隔五十米设一站,艰难地往前推进。
行进途中,热情的村民主动向我们问好,还有人给我们送来饮用水。返回时,天色已黑,几位村民担心我们的安全,一路护送我们回到项目部。在异国他乡,村民们的朴实善良,让我们倍感温暖。
在我的工作地点中,海拔最高的当数2022年前往的川藏高原,参与成都到拉萨的川藏铁路修建工作。铁路百分之八十的路段都是隧道,要穿越横断山脉,跨越金沙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途经强地震带,地质环境极为脆弱。
五月的川藏高原,山坡上的小草刚抽出嫩绿的新芽,冬季的寒意还未完全消散。劳动节当天,我和同事如往常一样进入隧道进行测量工作。就在这时,掌子面突发涌水,泥沙碎石随着水流喷涌而出。我们和工人迅速撤离现场。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下,类似的险情时有发生。
但隧道建设不能停滞。等险情稍有缓解,工程队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破碎围岩的稳定性。我们测量队在围岩四周布设监测点位,日夜不间断地加密观测频次,密切关注围岩变化,为隧道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过往的“五一”,因劳动而闪耀光芒;未来的“五一”,我也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砥砺前行。劳动,是创造一切的源泉,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石,让我们不负好时光,播下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