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粮”字号旧址 蝶变城市“新地标”
2025-04-24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梦 分享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粮”字号旧址 蝶变城市“新地标”

“粮”字号旧址 蝶变城市“新地标”

 

老粮库、老粮站不仅承载了历史,还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粮库、老粮站面临搬迁或功能衰退,其旧址如何找到新定位、新用途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日,记者跟随“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主题采访团,走访合肥的老粮库、老粮站,看它们如何在合理利用和创新改造下焕发新活力。

老粮库变身“网红打卡地”

吃美食、逛小店、看画展、学马术……眼下,坐落于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西路388号的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是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

一些人不知道的是,如今充满时尚气息的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前身是省机械化粮库,其建设于1993年,是全国18家机械化骨干粮库之一。

不过,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原先位居郊区的老粮库逐渐被高楼大厦包围,导致大型货车运输不便,其粮食储存功能受到制约。2021年,随着粮食出库完毕,这座老粮库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2023年,安徽新月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对省机械化粮库进行整体改造,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该公司在保持粮库文化的基础上,将其打造为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

精品零售、文创艺术、酷动体育、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经过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及多年的商业运营经验,最终,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的品牌业态布局确定为上述五大集群,并于2024年5月17日进行试运转。

清泉茶舍是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中最早入驻的商户之一。“我们茶舍是以中古家具、非遗手作、老茶、老器为特色的茶生活美学空间。”据蜀山区非遗项目传统茶果制作技艺传承人、清泉茶舍主理人王玫介绍,在清泉茶舍,顾客不仅能够以茶为载体,体验唐朝茶果制作、唐朝盖碗茶文化礼仪,还能够参与禅意花道作品欣赏、花道学习。

在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像清泉茶舍这样的特色商户不在少数。“目前,我们已完成签约商户150组,其中签约的安徽首店品牌26家、城市旗舰店7家,整体项目签约率达100%。”安徽新月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毅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自2024年5月开放后,先后成为“商文旅”深度融合的杰出典范,不仅跻身商务部“零售业创新提升案例”“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还获得省“皖美消费新场景”称号,入围省“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典型案例名单。

老粮站成为旅游目的地

青山绿水长流去,飞鸟鸣山人自在。在合肥,与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同样属于“粮”字号旧址利用改造代表作的还有位于肥西县铭传乡的聚星粮驿1953。

来到聚星粮驿1953,记者发现,这里依山傍水、鸟语花香,是集书店、餐厅、民宿、露营地、音乐厅、游乐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宿集。游客身在其中,能够寻回满满的村落烟火气。

“原先,这片区域是粮站国有用地,后来,我们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积极招引社会资本,在此倾力打造高品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聚星粮驿1953负责人王宇婵告诉记者,聚星粮驿1953不仅巧妙融合了艺术、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元素,还着力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村民参与的发展模式,让新老村民在此共建秩序、协同合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村、企联动的乡村产业社区项目,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在聚星粮驿1953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有三两游客在咖啡店里休憩、聊天,有团体游客在湖边的帐篷里聚会、用餐。“聚星粮驿1953建成后,很快便成为肥西县乡村旅游的又一块‘金字招牌’,不仅吸引了很多人在此游玩、度假,还有不少企事业单位前来开展团建、联谊,已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的收入来源。”据肥西文旅集团总经理刘宁介绍,该项目的良好运营带动了铭传乡周边村民的就业,不仅增加了他们的个人收入,还增加了村集体租金和分红收入。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以三产引二产强一产’的思路,进一步挖掘铭传乡的农耕文化,通过民宿、餐饮等业态的植入吸引更多的游客,发展当地农业配套支撑产业,带动周边蔬果基地、生态观光农业等第一产业发展,将聚星粮驿1953打造成乡村文旅‘名片’项目,辐射肥西县带动铭传乡全域旅游发展。”刘宁说。

 

 

 

 


编辑:夏梦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