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降本“支点”撬动增效“杠杆”
“修一修还能接着用,整一整还能继续转。无论是电机、开关、还是水泵,凡是回收上来的废旧物资,只要具备维修或复用的可能,我们一律视为‘珍宝’,想尽办法让这些废旧物资重新‘上岗’。”2月26日,在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矿机厂维修车间,厂长吴坤告诉笔者。
在当前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临涣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落实“七控一加强”降本增效举措,树牢“修旧就是增收、节支就是创效”意识,深挖内潜,从细节上控成本,从点滴中要效益,调动干群节能降耗热情,构建人人参与修旧利废的良好氛围。
深挖“增益点” 共享“丰收田”
在内部管理方面,该矿大力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激励机制。如地面安装茶水机管路、更换路牙石等小型单项工程,均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交由职工来干,市场化结算薪酬,让职工从“等工资”到“挣工资”,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运一区职工承接的地面茶水机管路安装工程,市场化结算1.6万元,参与安装的职工人均增收1230元。
该矿经营管理部的数据显示,开年两个月时间,已有多个项目由外委改为自主施工,总价值达到26.5万元,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双赢局面。
紧盯物资回收 狠抓修旧利废
走进该矿维修厂车间,职工正紧锣密鼓地对风动单轨吊吊物料的“风动葫芦”进行修理改造,自修自营已成为机厂维修队的工作常态。
抓大不放小,“芝麻”也要捡起来。该矿持续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加工与再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成本支出,充分挖掘废旧材料的“剩余价值”。以“风动葫芦”为例,从以往的公开招标送修改为自行修理,在不产生额外成本的情况下,两个月为矿井节约8万元。面对综采用的开关列车外修费用较高的实际,通过自主采购材料+人工投入,每套可节省约12万元。风水管路、瓦斯管等,更是通过修复、除锈、喷漆处理后,实现二次复用......降下来的点点滴滴都是成本,挣出来的分分毫毫都是利润。“以前都是公开招标送修,现在矿上自主采购配件,由班组承接维修任务,按照市场化工资予以结算,减少了大量成本支出的同时,还在修理过程中提升了职工技术水平。”该矿机电科负责修旧利废工作的副科长深有感触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