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总工会:牢记嘱托守使命 砥砺奋进显担当
从春和景明时的密集部署,到夏日繁花中的努力拼搏、秋高气爽时的加压奋斗,再到寒冬腊月的集中攻坚,这一年,亳州市总工会踔厉奋发再续华章。时间的刻度里,记录着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的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
加强党的建设 发挥政治优势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亳州各级工会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期望之重、责任之重、使命之重,在宣传上坚持入脑入心,在贯彻上坚持落准落细,紧密联系工会工作实际,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学、从政治上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市、县区总工会充分运用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议、领导干部读书班、研讨会等,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关党支部建设之中,推动理论学习和党纪学习教育落地见效。2024年,市总工会党组集体学习1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13次,党支部集体学习15次,组织全体党员集体学习33次,各党小组开展学习活动24次。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亳州各级工会积极开展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各项工作,发挥劳模工匠带动作用,开展劳模宣讲活动80余场次,覆盖职工4000余人次;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双向宣讲活动100余场次,教育职工15万余人次;开展“班前十分钟 思政微课堂”理论宣讲活动和各类学习活动3万余场次,教育职工61万余人次;发挥工会网上优势,开展工会干部“我的业务我来讲”“亳工学堂”“亳工讲堂”宣讲活动90余场次,覆盖全市工会干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成劳模主题公园,选树亳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1名、金牌职工101名,推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工人先锋号1个,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的事迹宣传。
加强市、县两级地方联动机制建设,坚决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全市各级工会“法院+工会”诉前调解案件109件,调解成功96件,调解成功率88.07%;“仲裁+工会”诉前调解案件17件,调解成功率100%。开展法律帮扶行动22场,覆盖职工2800余人。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1103个,聘请监督员2449名,参与劳动争议调处8件,挽回经济损失29.73万元。常态化开展职工队伍风险排查化解工作,用心用情做好职工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处理40余例,办结率及满意率100%;排查职工思想动态中涉亳问题26例,其他来源5例,配合有关部门全部作了回应和处理。
主动融入大局 做强主责主业
推深做实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市总工会按照试点入手、总结推广的办法,深化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工作。开展“强基础、强班子、强覆盖”专项行动,非公企业组建基层党组织2292个,发展党员1624人,组建女职工组织4875家。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开展“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竞赛,组织市级行业职工技能竞赛23项58场次,带动县区及企业开展活动260余场次,1482家企业31万余名职工参加。加强工匠学院建设,建成市级工匠学院3家、县级工匠学院4家、企业工匠学院2家,组织各类技能培训700余场次,培训职工2万余人次,帮助产业工人学历提升29人,技能提升3216人。组织“跟着劳模去创新”活动,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45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揭榜挂帅”活动23批次,成功揭榜41项、技术创新25项、职工发明创新93项,职工提合理化建议7853条,实施2312条,形成创新案例28个,推荐创新成果17项。1293家企业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和各类学习活动3万余场次,覆盖职工14万余人次。
推深做实维权服务工作。市总工会不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新建基层工会组织276家,新增工会会员13872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1700余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建会104家,新增会员8200余人。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工作导向,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全市组建职代会企业1800余家,建制率达97%;已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企业1782家,建制率达96%。两节期间慰问困难职工7353户,发放慰问金375万元;开展工会送清凉活动,筹集慰问资金及实物476万元,慰问企业823家,发放高温津贴88万元,惠及职工12万余人;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73项,参与职工2.3万余人。开展“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工会就业援助行动,归集企业2875家,归集岗位10万余个,举办招聘会225场,开展技能培训2.75万余人,实现稳定就业11600余人。推动工会驿站提质扩面增效,建成工会驿站1019家,服务户外劳动者42.7万余人;提升135家工会驿站为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推荐各级最美工会驿站153家,其中国家级17家、省级25家、市级53家、县级58家。组织1.5万余名职工参加疗休养活动,为14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免费体检,为82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意外伤害保险,为200余名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开展“鹊桥”婚恋交友活动20余场,参与职工2000余人次。打造“女工家园”品牌,建成“女工家园”67个,建成“女工家园-暑托班”8个,惠及职工子女200余人。
强化提质增效 工作亮点纷呈
“五个一工作法”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市总工会推行一本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指南,按照工会法、工会章程、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进行系统指导,提出具体要求和工作规程;推行一本基层工会工作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总则、工会工作指导方针、基层工会基本任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职责、女职工委员会主要任务、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职工之家建设、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等;推行一本工会工作法律汇编,内容包括工会法、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涉及工会工作和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推行一本工会工作台账,内容包括工会工作台账要求和基本内容,工会工作计划和目标,思政教育、民主管理、群众生产、宣教工作、女职工工作、职工之家建设和其他工作等;推行一套档案管理办法,内容包括信息登记、工会会议记录、工会活动记录、权益维护案例、工会文件资料和工会活动音像资料等。
“三课双堂”赋能工会干部职工全面成长。市总工会深化政治理论课、业务知识课、现场教学课等“三课联动”,“亳工学堂”“亳工讲堂”“双堂”联讲,强化工会干部本领锤炼工程。“三课双堂”主题贯穿,将政治理论课融入工会业务知识,解读党的方针政策;把业务知识与政治导向紧密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组织开展学习分享会,让学员分享实践心得,推动基层一线的鲜活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定期组织“亳工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与学员共同探讨实践中的理论问题,推动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并反哺教学和业务实践。构建集视频课程、题库练习、知识竞赛于一体的“亳工学堂”在线学习平台,建立“三课联动”学习群,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鼓励学员自主探索、深度学习,促进学习成果持续转化,实现干部“学”与“干”的能力双丰收。
职工文体阵地联盟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市总工会强化组织架构,构建文体阵地联盟“新机制”,印发《关于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阵地联盟活动的通知》,邀请26家企业签订联盟阵地共享协议书,建立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强化资源整合,打造文体阵地联盟“新运用”,摸排企业文体阵地资源,包括容纳百人以上的会议室、室内外群体活动设施、职工书屋等阵地176项,分片成立35家联盟组织,打造以大型企业文体阵地为中心的“一公里服务圈”。强化管理运营,深化文体阵地资源“新模式”,联盟成员单位承担文体活动资源建设,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管理,面向职工统一实行“会员卡”制度,制作“一公里服务圈”标牌,公开开放时间、设施设备、安全提示等事项,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将联盟建设和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县区工会综合考核。强化活动开展,创建文体阵地联盟“新品牌”,制定活动计划,提供“订单式”服务,每月至少开展1至2次文体竞技活动。
与此同时,市总工会创新工作推窗见景让宣教工作亮点频频,开展“一县一品一特色”成果展示、强化“三个一”措施守护职工心理健康、工匠学院“三平台四基地”培养白酒“匠人”变“匠才”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经验。在基层工会中,古井集团思政工作“五线谱”奏响国企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亿源电力公司工会“一托三转”多向发力加速人才工作提档升级、正宇面粉公司工会创新管理模式“小积分”激发工人大干劲等也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亳州市总工会举行2024年“金秋助学 学子起航”启动仪式
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
开展“班前十分钟 思政微课堂”宣传教育活动
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宣讲交通安全知识
承办长三角职工健身气功邀请赛暨安徽省第五届职工运动会健身气功比赛
职工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