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打造专业化养老服务综合体
2024-11-06 来源:皖工网     作者:闵政 分享

合肥市打造专业化养老服务综合体

合肥市打造专业化养老服务综合体

本报讯  近年来,合肥市从布局专业养老机构嵌入社区入手,通过新建或改造提升,打造具备“1+5+X”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就近养老的期盼。截至目前,全市依托社区已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建成47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养老床位1100多张,现入住老年人653人,累计开展短托服务148人次,日均接待老年人超5000人次。2023年,8个养老服务综合体被评为“省级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综合体)”。

广泛调研,明确建设方向。调研确定城市养老服务新的增长点为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纳入合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印发《合肥市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初次提出构建“1+3”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2022年印发《关于推进城乡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2023年,市民政局结合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系统完整提出打造具备“1+5+X”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已建成的47家综合体中,超1000平米的有38家,更好保障不同老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法治保障,统筹建设布局。2021年编制《合肥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合肥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综合老年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等因素,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将综合体作为重点项目,在规划中予以明确。2023年修订《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写入《条例》,从立法层面规范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新建城区和居住区配建的养老服务用房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由县(市)区、开发区民政部门统一管理,统筹使用。

整合资源,规范建设要求。街道按“就近便民”提需求。根据本街道内养老服务设施现状、老年人需求、养老规划等情况,提出建设方案报区(开发区),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养老不离亲”等需求。区级按“服务网络”定选址。各区(开发区)根据街道方案,综合考虑社区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以构建“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在现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综合体选址。市级按“确保实效”审方案。市级依据老年人占比、数量、需求等情况,对区级选址项目进行逐个审核,加强建设过程调度,保证建成后可较好地发挥为老服务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发挥效用,开展专业服务。引入市场竞争,鼓励优质社区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县区采取分区划片、统一委托等方式,将辖区内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打包交由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运营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式发展,提升运营效率,吸引省内外20家养老服务机构参与运营。目前全市所有综合体均具备“1+5+X”功能(1个智慧服务平台,托养、助餐、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和便民服务5个服务专区,助浴、护理、访视等X项居家上门服务),有力构建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编辑:刘艳玲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