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交锋】“免陪照护服务”指导价格出台
2024-11-04 来源:皖工网     作者:黄齐超 关育兵 分享

【观点交锋】“免陪照护服务”指导价格出台

话题:为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后顾之忧,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统一指导各省规范护理价格项目;同时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观点一:出台指导价格,“免陪护”又迈进了一步

观点二:“免陪照护服务”改革要稳步前行,蹄疾步稳

 

出台指导价格,“免陪护”又迈进了一步

黄齐超

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15.4%。现如今,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随着独生子女一代成家立业,出现越来越多4位老人、一对夫妻加一个小孩的“421”家庭,子女们不得不面对照顾四个老人的窘迫,一旦有老人生病住院,就将来回奔波于单位和医院。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不得不请社会护工照料生病的父母。

护工的出现,缓解了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照顾生病父母的陪护压力。然而,目前护工行业存在着专业性不足、服务质量难以监督和保障、收费标准缺乏规范等问题,这让很多人难以放心把生病的父母交给护工照顾。

基于此,2020年以来,我国开始推行“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天津、浙江、福建等地的多家医院都推出了“免陪照护服务”。所谓“免陪照护服务”,并非无人陪护,而是一种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家属只陪不护的病房管理模式。

从“免陪照护服务”的试点来看,它既缓解了“421”家庭“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后顾之忧,也规范了护工的管理,同时还弥补了社会护工的种种不足。因此,这一护理探索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一致好评。尽管“免陪照护服务”还处在探索与逐步完善的阶段,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今后会作为一种固定模式,成为医疗陪护服务的标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无陪护病房”今后将在全国慢慢地推广,那么,相关部门有必要事先做出全国层面的政策指引,在吸取各地探索经营的基础上,指导各地出台服务价格,并制定服务与评价标准。如此一来,今后的试点地区对于免陪照护服务收费,将不再盲目随意,而是有据可依,确保服务价格公平。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医保局指导各省规范护理价格,并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就是“免陪护”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无论如何,国家医保局代表国家层面出台“指南”,就是为推广“免陪护”做铺垫,为规范收费做好预案。“免陪护病房”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优选项,我们也期待“免陪护”在规范的道路上良性发展。

 

“免陪照护服务”改革要稳步前行,蹄疾步稳

关育兵

“免陪照护服务”的推出,无疑是对传统家庭照护模式的一次深刻革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照顾住院老人的巨大压力。而专业医疗护理员的介入,不仅为患者提供了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更在专业性、规范性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一模式的成功试点,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更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医保局将这一源自地方的创新经验上升为全国性的政策,无疑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认可。然而,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此,国家医保局在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时,采取了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方式,并明确了适用对象和范围,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这一举措既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也彰显了改革的稳健性,真正做到了“蹄疾步稳”。

同时,护理价格的调整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护理服务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一直是制约护理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家医保局通过对护理价格项目的统一规范和优化调整,旨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以更好地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和技术含量。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更有助于推动整个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改革的道路上总是充满挑战。在推进“免陪照护服务”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其带来的积极变化,也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滥用和负面效应。因此,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积极听取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政策内容和执行方式,以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目标的圆满实现。

此外,对于“免陪照护服务”暂不纳入医保的问题,也应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虽然当前阶段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长远来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将这一服务纳入医保体系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因此,国家医保局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分析,适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免陪照护服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顺应人口形势变化的长久性举措。它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护理体系,才能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共同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编辑:刘艳玲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