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丨把希望种在金秋的田野上
2024-09-09 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余珊珊 分享

安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丨把希望种在金秋的田野上

安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丨把希望种在金秋的田野上

金秋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圆梦的开始。“正是工会这些年来的温暖相助,让我在迷茫中看到了求学的希望,让我有幸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为我提供了继续深造的平台。”来自安庆市岳西县的蒋宇洋同学目前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自2022年起已连续三年获得工会金秋助学的资助,共计17360元。解决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学业问题,是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的有力举措,也是帮助一个困难家庭从根本上摆脱困难的最有效途径。

助学

为帮助困难职工子女解决就学就业问题,安徽省总工会自1998年起,连续27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今年,省、市、县三级总工会共筹集资金2646万元,计划资助困难职工子女6232名。每笔助学金背后都有一个追梦的人,每笔助学金改变的,不仅是其家庭的经济压力,更在精神上给予了受助学子巨大的鼓舞与力量。“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最艰难的时刻,是金秋助学给了我希望,助我成长,伴我前行,最终圆了我的大学梦。”蒋宇洋说。

近年来,金秋助学活动还不断向纵深发展,省总工会推动形成“入学帮扶-学习实践-就业援助”全链条服务体系,对高校新入学及在高校就读的困难职工子女实施“圆梦计划”,通过发放助学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方式进行帮扶。对中职、高职院校困难职工子女,实施“金牌蓝领”计划,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助学和就业一体化服务。对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施阳光就业暖心行动,今年共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00余场,帮助5800余名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从助学到铸人,工会帮助千千万万受助学生圆梦大学、成长成才。

 

筑梦

上大学,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对于困难职工家庭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一纸的大学入学通知书,是困难职工的家庭迈向新生活的通行证。金秋助学活动,作为工会的品牌工作之一,在每年秋天,为很多家庭带来希望,王晴晴一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六安市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为了谋生计,在王晴晴(化名)姐弟小的时候,王晴晴的父母前往外地打工。姐弟俩随奶奶与姑姑姑父一起生活。为了给家里省钱,王晴晴的弟弟在学校连饭都少吃,“人很瘦,个子也长不高。”作为姐姐的王晴晴心疼不已。

2021年,王晴晴的弟弟考上了大学,王晴晴也即将大学毕业,但是王晴晴的父亲又是欢喜又是发愁,欢喜的是一双儿女即将成才,发愁的是家里的条件不够支持儿女的学费,大女儿的工作还没着落,还有助学贷款要还。金寨县总工会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上门为王晴晴一家建档立卡,一直到2023年王晴晴一家脱困,共计享受子女助学帮扶资金20500元。今年7月,王晴晴的弟弟顺利大学毕业,前往上海发展。“自从工会帮助了我们,给我们家庭减轻了不小的压力,我弟弟脸上的笑容都多了。”王晴晴欣慰地说道。

铸人

不仅仅是圆梦大学,工会的帮扶还向就业延伸。大学毕业的王晴晴一度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想在金寨这个小县城找到一份合适的幼师工作实属不易,但是家庭条件容不得王晴晴慢慢寻找了。当时的金寨县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杨群负责联系王晴晴一家,杨群得知了王晴晴的困难后,联系了一家企业为王晴晴找到了一份文职工作。王晴晴说:“第一份工作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单位领导也像大姐姐一样耐心教我关心我。”受益的不止王晴晴,早在2018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王晴晴的父母回到金寨县,王晴晴的父亲还通过“工会送岗位”活动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4000多元。现在,王晴晴已结婚,正在家待产,弟弟正在上海打拼,父亲母亲身体健康,用王晴晴的话来说:“日子正越来越有希望。”

8月24日,淮北市总工会举办高校毕业生金秋助学“阳光就业”专场招聘会,40余家用工单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销售、设计、自动化、机电维修等11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张锋/摄

蚌埠市总工会搭建了“金秋助学+金牌蓝领” 校企合作平台,与蚌埠技师学院和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关系,开展订单式培养,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实现毕业即上岗。“学生到我们企业来,补充到了生产一线的各个岗位,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海控三鑫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安庆市总工会则选拔148名在校贫困大学生暑期兼任乡镇工会副主席,推进“以工代赈”式救助帮扶,激发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的内生动力。

如今,爱心在接续传递,曾经的工会金秋助学受助对象也成为助学志愿者。工作后,王晴晴加入了公益组织,参与助学行动,将爱心接续传递下去。“正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我也想给别人也撑起伞。”王晶晶说。


 

 

编辑:余珊珊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