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他先后在三所学校任教,坚守初心育桃李。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在家族中学历最高,是师范毕业生。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当地一所小学任教,同时任班主任、年级教学组长。父亲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经常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许多书。多少个夜晚,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年幼的我一觉睡醒,从床上爬起来,揉揉惺忪的睡眼,发现父亲还在一盏如豆的灯光下,捧着一本书入神地读着。
尽管工作繁忙,但父亲从未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他很注重因材施教,我们兄弟俩性格爱好各不相同,他就发挥我们各自的特长,用心培养。身为老大的我活泼爱动、性格外向,成绩一般,但从小就对军人很崇拜。1972年12月,已下放农村三年的我,得知冬季征兵工作即将开始,十分兴奋,便托人带信把我想当兵的意愿告诉给父亲。父亲得知后十分支持我,并全程为我提供指导帮助,从报名登记到体检政审,直至目送我登上接送新兵的车辆……
弟弟心细内向,成绩很好,但有些胆怯,不爱多说话。父亲察觉后,就经常邀请邻居家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来我家玩。弟弟与他们一起看书、玩耍,相处得很融洽。父亲还向弟弟的班主任建议,让他多参加一些班级活动。慢慢地,在父亲的引导下,弟弟的性格越来越开朗、自信。后来,他在一家国有企业任中层干部,工作敬业负责,事业蒸蒸日上。
父亲对子女饱含深情,对困难学生也是爱意满满。一次家访时,父亲了解到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贫准备辍学,便三番五次登门为其家长做思想工作,还承诺资助这名学生每学期的学杂费,直至其小学毕业。在父亲的坚持下,这名学生得以继续求学。
父亲还是个勤俭节约的人。无论是在曾经的艰难岁月还是如今的幸福生活,他始终教育我们要遵循“勤俭持家、忠厚传家”的家风,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过日子。他的一件中山装打了几个补丁,母亲劝他换件新的,他不肯,还打趣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人的气质不在表面,关键在于诚实做事、干净做人,衣服旧点没关系,只要整洁不邋遢就行了。”他还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是穷。”因此,母亲去菜市场买菜,总是挑最便宜的,哪怕是菜帮子、菜根,只要能吃的都尽量利用。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母亲的精心操持下,我们家挺过了艰难时期,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父爱如山,铭心刻骨。如今,父亲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对我们深深的爱,对学生浓浓的情,尤其是他“心存善念、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忠厚传家”的殷殷教诲,如珍珠般熠熠生辉,让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