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同时,还曝光了多家外卖店铺食品安全问题,甚至有评分4.7,月售3000单的猪脚饭外卖店和废品回收站开在一起。北京昌平区、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分别对央视曝光的“幽灵外卖”涉事门店、多家脏乱美食城进行立案调查。
观点一:不容“幽灵外卖”蚕食食品安全防线
观点二:绝不让“幽灵外卖”成外卖顽疾
不容“幽灵外卖”蚕食食品安全防线
潘铎印
“幽灵外卖”是指没有堂食场地的外卖商家,或者已经关门倒闭,但依然活跃在各类外卖平台上的商家。随着外卖受众人群不断增加,网络餐饮市场发展迅猛,潜藏在大街小巷的“幽灵外卖”乱象丛生。一些商家选择走捷径,通过伪造或借用他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方式逃避政府监管,进而入驻各大外卖平台。外卖平台上光鲜亮丽,干净整洁,而实体店却只有一间狭窄的小屋,操作台上杂乱不堪,要么根本没有独立经营场所,外卖实际接单处在另一个地方。一场“幽灵外卖”风波骤然掀起,让消费者餐桌安全亮起红灯,更将网络餐饮监管漏洞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其实在2016年,“幽灵外卖”就不断被曝光,去年7月,外卖平台上的“幽灵餐厅”再度引发热议,不少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也上了黑榜。长期以来这一乱象难以根除,成为外卖行业的顽瘴痼疾。“幽灵外卖”,一个听起来神秘莫测的名词,实则暗藏玄机,涉及无证经营、卫生条件堪忧的黑心餐馆通过虚假注册,在外卖平台上堂而皇之地兜售食物,严重威胁着每一位食客的健康权益。从法律上讲,“幽灵外卖”涉嫌消费欺诈,严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租借、伪造营业执照,更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这一乱象,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严格执法,对不良商家和经营者进行有力打击,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消灭“幽灵外卖”,确保外卖食品安全防线不被蚕食。同时,要加强外卖平台餐饮监管,对加入外卖平台的餐饮企业(店铺)全面建立台账,将“幽灵外卖”纳入监管视野,充分利用技术、制度、线上、线下监督手段,对外卖平台进行全方位监管,保障生产安全及食品安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平台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格依法审查入驻商家的相关证照,严格核查店家线下环境是否与线上信息一致,确保登记入网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信息真实有效,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向用户提示,并通过黑名单制度长久清除不良经营者,保障消费者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有及时堵住网络餐饮监管漏洞,外卖平台方主动承担起管理责任,才能消灭“幽灵外卖”,确保外卖食品安全防线不被蚕食。
绝不让“幽灵外卖”成外卖顽疾
黄齐超
消费者点外卖,通常都参考店铺的营业资质、门店图片、消费者打分等情况来选择外卖商家。按照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要求,外卖店铺必须做到证照齐备,到当地相关部门备案,并且线上商家与线下门店一一对应。可是,央视新闻中,多家外卖店铺租借执照,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怎能不令人愕然?
多家外卖店铺“共享”一个地址,这其实就是“幽灵外卖”。接单处是一个地址,实际发单却是另一个地址;在平台的多家店铺,其实都是一个接单单位;多家餐饮店铺,仅有一个餐饮证;还有一些餐饮店铺,居然可以跨城接单……这些都是“幽灵外卖”的特征。
“幽灵外卖”有哪些危害呢?首先,它们披着隐身衣,逃避监管,给食品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其次,有些“幽灵外卖”属于转单,他们接单后再转给其他线下的餐饮店,从中赚差价。如此一来,真实出单的餐饮店为保持利润,就会在外卖质量上做手脚。由此可见,“幽灵外卖”的存在,既影响食品安全,也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事实上,“幽灵外卖”并非新鲜事情。其实,早在2016年,媒体就曾集中曝光外卖平台存在“套证”“盗证”“阴阳地址”“多店一证”等问题。甚至可以说,“幽灵外卖”伴随着外卖平台的出现而出现。相关部门三令五申,一直着手解决,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幽灵外卖”依然很猖獗,甚至成为了外卖领域的顽疾。
从保护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看,必须杜绝“幽灵外卖”。商家为了流量、客源和更多的收益,在外卖平台上虚置店铺,打造“幽灵外卖”,欺骗消费者,他们固然是“元凶”,但“幽灵外卖”的泛滥,与平台审核、监管松懈有着直接的关系。
平台与外卖商家的底层逻辑是:店铺流量大,商家繁荣,平台就能从中抽成更多。所以,外卖平台在处理“幽灵外卖”的问题上一向态度暧昧——有人投诉举报,我就查,我就惩;没人举报,我就视而不见,你好我好大家好。可见,“幽灵外卖”屡禁不绝的根源还在于平台。如果外卖平台一方面强化线上审核,另一方面在网格化管理中,加大对巡查员的责任,“幽灵外卖”必然失去生存土壤。
无论如何,绝不能让“幽灵外卖”成外卖顽疾。所以,在期待职能部门加大监管的同时,外卖平台必须履行好自身职责,不能见利忘义,罔顾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