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校区搬进厂区,让技能大师走上讲台,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
这所职高“有点不一样”
今年毕业季,合肥工业技术学校高新校区首届66名毕业生走出了校门,除26人选择升学高职外,其余40人均选择入职长安汽车。这批学生是合肥工业技术学校与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联手探索的“厂中校”双主体育人模式的首届毕业生,这样的培养模式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带着好奇,日前记者走进了这所不一样的技工院校。
合肥工业技术学校与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就业签约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打破院墙 校区搬进厂区
在合肥市高新区长安汽车厂区8号门,有一栋白色建筑,这就是合肥工业技术学校高新校区的教学楼,眼下正值暑假,教学楼里分外安静,只有课桌上的汽车专业书籍提醒你,这所学校与长安汽车有着深度关联。
合肥工业技术学校是国家重点技工院校,创建于1979年,隶属于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它的高新校区则年轻许多,2021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强化校企合作号召,以服务安徽产业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与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直接将校区搬进了厂区,以“厂中校”“校中企”形式开展校企双制模式办学。
谈起办学初衷,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合肥工业技术学校校长洪玉明表示,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是趟出一条新路。“我理解的技工院校应该服务于我省产业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当时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成为‘走出去办学’的优先选择。”经过前期的谋划和调研,2021年5月,该校与长安汽车这家拥有国企基因的老牌车企一拍即合,达成合作。
促成此次合作的长安方负责人袁华明表示,做深校企融合、培养更多汽车产业人才,是解决企业用工缺口、吸收高级技术人才的有效举措,也是践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项具体实践,对校企双方都有积极意义。
在以往的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往往面临着学校企业“一头热一头冷”“剃头挑子一头热”困境。合作也往往止于浅表化,学校教授的内容与真正的企业所需仍有出入。
合肥工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孟庆海表示,“厂中校”模式与德国“双元制”类似,让学生一入学就成长在企业的氛围中,学在一线,干在一线,一毕业就能真正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真正在一线练兵,在‘听得到炮声’的地方练兵。”
联合培养 打通课堂和车间
物理距离的贴近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教育教学的大幅改革让这次融合更加深入。
针对目前技术院校中的很多技术类教材实用性不强、跟不上科技发展步伐的情况,校方和厂方共同编写教材,根据不同岗位,编写实用性强且处于科技前沿的教材《总装工艺与实务》《焊装工艺与实务》《冲压工艺与实务》《涂装工艺与实务》等,让所教即所用,不会与实际工作脱钩。
教学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员培养方案,学科学习和理论学习由学校负责,实践教学则由企业负责。长安汽车还提供一支由26名一线工程师们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负责实践教学,其中不乏技能大师。
安徽工匠、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技能大师韩宏圆就是其中之一,他牵头工厂汽车装调工项目培训工作,有着丰富的实操培训经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产教融合’,我们将课堂搬到工厂,把实验室设在车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双重教育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工厂车间进行实操。(受访者供图)
每年企业生产旺季时,学校还开展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可自主报名进厂有偿工作,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为企业缓解用工荒,学校会调整教学计划,补上课程。
洪玉明表示:“我们把长安汽车889个工位的具体操作规范和技术要点都编入教材,学生可自主选择16个不同的岗位进行学习,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成为适应多岗位的‘多能工’。”
打通出路 让家校企生四方共赢
相较于普通高中生,职高的孩子更为特殊。他们是升学考试的失意者,对于未来有更多的迷茫。
高二班主任李婷告诉记者,这些学生不少来自农村,有些是留守儿童,几乎都没有职业规划,“孩子未来能干啥?”是很多家长在送新生入学时提出的疑问。
“如果毕业后想直接工作,通过考核后可以进入长安汽车当蓝领工人。也可以通过职教高考、对口升学、高职单招等方式继续深造。”这是校方的回答。如今首批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升学,也印证了这一回答。
校门对着厂门,学生和职工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校企深度融合让双方实现了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不少长安职工开玩笑称它为“长安技校”,学生可自愿签订就业意向协定,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可直接签订就业合同入职长安。
该校学生陈曦告诉记者,他自小就对汽车很感兴趣,但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以为就此告别了梦想,没想到在这里圆了自己的汽车梦,“希望能学好技术,为汽车制造发展贡献我的力量!”
正在焊接车间进行暑期实习的学生张成(化名)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年选择来这里打暑假工。在长安,一切行为规范都要遵守,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大意,“我在这里学会了守规矩、担责任,暑期赚到的工资解决了我的学费,减轻了家庭负担,未来我想继续读大专提升学历技能,在汽车行业发光发热。”
“我们把学校放进工厂,让技能大师走上讲台,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厂中校’办学模式办出了技工教育的本质特色,工厂解决了随时调用技术技能人才的难题,学生学到了真本领真技术,还能实现可靠就业,为家庭减轻负担,这是一个四方共赢的结果。”校长洪玉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