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大学本科毕业的陈愉聪在经历过就业的坎坷后,选择报考大学生技师班,希望借助“回炉”,拥有“本科学历+技能证书”双配置,从而提高职场竞争力。如今,不少有着本科学历的人,以更加务实和前瞻性的思维“反向”读职校,通过掌握一门手艺为自己开辟一条职业新路径,在不同的赛道感受精彩的人生。有企业表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是市场紧缺的专业人才。
观点一:大学毕业生“反向”读职校,开辟职业新路径
观点二:“反向”读职校,更需强化职教“正向”激励
大学毕业生“反向”读职校,开辟职业新路径
胡建兵
近年来,“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本科毕业生“反向”到职校学习技能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据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近两年,学院招收“反向”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培训方向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等。
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中,只有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才会去上职业院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和职场竞争激烈,不仅需要学历的“敲门砖”,更需要技术的“金刚钻”。本科毕业生“反向”读职校,到职校学习技能,这一操作虽看似有违常理,却符合社会发展形势,技能学习可给他们的职业生涯拓展新空间。
大学生“反向”读职校,是就业市场导向作用的体现。在许多行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远高于学历背景。据人社部统计,2022年中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巨大的高技能人才缺口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巨大障碍。在如此情况下,本科生“反向”读职校既是基于现实的被动选择,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动作为,更是把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的合理选择。
有人认为,本科生读高职是浪费。其实,在高学历不再稀缺的今天,高校究竟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值得深思。本科生“反向”读职校,说明一些本科毕业生已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选择走差异化路径。这也为职业教育带来更多的机会,创造了更广的空间。不过,要真正解决现实需求,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必须加快高校与职校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教类型定位,解决技能型与学术型完全对立的问题。
推进高校与职校之间的融通,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相关高校完善专业及学位管理制度,进而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职业教育选择成为更多人的优选项。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与职校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的融合,使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实现沟通衔接、融通发展。学生和学生家长也不妨抛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毕竟,合适的才是最优的。
“反向”读职校,更需强化职教“正向”激励
张西流
事实上,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是解决技能人才缺失、弘扬“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换言之,进入“技工时代”,关键是强化职业教育。目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占我国中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少从职业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系”。特别是,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反向”读职校,通过掌握一门手艺为自己开辟一条职业新路径。
新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在总则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具体来讲,实现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两者并重,协调发展。学生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未来发展的模式。因此,让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共享劳动创造和社会发展成果,应成为高考“两种模式”的必然选择。特别是,通过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实现了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无缝对接,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可见,本科生“反向”读职校,需强化职教“正向”激励。事实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这就要求,各地要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列为重点,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全面推广“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双培型”培养模式。换言之,只有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核心,发挥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真正让“现代工匠”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