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1+N”模式提升经审工作质效
近年来,六安市各级工会经审组织以工会审计制度为指导,坚持围绕工会中心工作,助力重大政策贯彻落实,做到“如臂使指”;坚持应审尽审、凡审必严、有错必纠的原则,推进工会审查审计全覆盖,做到“如影随形”;坚持强化审计跟踪督查力度,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做到“如雷贯耳”。
构建“1+N”经审工作格局
坚持把经审工作放在工会工作全局中把握谋划,推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经审监督体系。“1”,即以推进工会审查审计全覆盖为主线。本级审计与对下审计同时发力,对全市各级工会财务收支、预算执行、专项资金使用、工会经费收缴等严格审查审计,努力推进审计范围全覆盖;“经审+财资+市直”三部门联动,联合议定年度审计单位,市直工会对基层工会进行走访调研的同时,摸排经费收支管理情况,及时对接财资部跟进基层工会经费征缴进度,通过信息共享强化审计项目统筹,努力推进审计对象全覆盖。“N”,即以工会经审规范化建设和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为抓手。结合经审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考核评选标准,印发《六安市县区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推动全市各级工会经审组织按要求对标对表开展工作,促进经审工作责任落实和质量提升;每年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充分发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示范带头作用,强化经验交流互鉴,持续优化审计质量控制。
打造“1+N”柔性审计团队
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搭建工会审计团队,缓解经审办人手不足、审计资源缺乏的困局。“1”,即以专业审计组为主力。在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建立有效核查机制的前提下,寻求外部力量支持,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组建专业审计组,作为固定审计人员专职负责审计项目全流程工作。“N”,即以构建多层次审计人才结构为补充。邀请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审计局等单位具有财务审计专业知识人员指导审计,工会经审会委员带队审计、各县区经审干部交叉互审。合力形成以工会经审组织为主体、以社会审计为补充、以职工委员为监督的审计体系,通过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不断充实工会审计力量。
凝聚“1+N”审计整改合力
通过前端健全审计制度、中端夯实责任、末端联动审查,构建全方位闭环式审计流程。“1”,即以健全审计整改制度建设为基础。市总经审会2024年初印发全市工会《审计整改结果报告制度》《审计整改对账销号制度》等文件,从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整改责任、强化结果运用等方面明确整改工作要求。根据制度要求完善台账建设,及时对审计发现问题、涉及问题金额、整改措施进行分类登记,督促被审计单位边审边改、立审立改和分阶段整改,规范审计整改台账管理。2023年市总经审会组织实施完成各类审计项目57个,在预决算编制、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排查问题132个,排查各单位欠缴工会经费金额102余万元,超范围列支工会经费51余万元,已追缴工会经费44余万元。“N”,即以全市各级经审组织开展“抓整改,提质效”行动为载体。六安市总经审办面向全年被审计单位集中召开审计意见反馈会,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进行强调,提高被审计单位重视程度,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出现;霍山县总工会“巡审联动”开展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以县委巡察移交办理函为线索,采取“就地审查+集中会审+部分送审”审计模式,聚焦重点单位、重点问题,通过强化巡察移交办理督查、强化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年度审查与整改落实并进,抓实抓牢工会经费管理。
开展“1+N”经审业务培训
全市各级工会经审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灵活多样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经审人员理论修养和审计技能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经审干部队伍。“1”,即以常态化开展工会经审业务培训为重点。通过举办经审专项培训班、联合财务部门开展培训会、分期轮训等方式分级分类开展业务培训,帮助经审干部通过系统的自我学习实现理论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快速提高。“N”,即以组织灵活多样的业务学习为支撑。全市各级工会经审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因势利导丰富业务学习形式:六安市总工会通过举办工会经审业务技能竞赛、开展线上经审知识答题等活动,激发全市广大经审干部比学争先的内生动力;舒城县总工会适应当前阅读特点,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打造云上“经审知识小课堂”,每周定期推出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的经审知识课程,使业务学习由“面对式”变为“指间式”,由“说教式”变为“共享式”,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营造经审知识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