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劳动者 |他们为列车“穿针引线”
在烈日如火的七月,当大多数人寻找阴凉避暑时,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湖集中心站湖集三场的连结员们却迎来了他们最为忙碌的时刻。7月24日,随着“1号进道作业”的指令响起,谭永红与他的工友们再次踏上调车作业的征途,为列车的顺畅运行“穿针引线”。
当天上午,淮北市濉溪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此时室外温度38℃。谭永红“挂”在列车上缓缓移动,在阳光直射下他眉头紧锁,目光坚毅地认真瞭望,古铜色的脸庞在阳光照耀下轮廓分明。
“湖集三场主要办理各煤矿的原煤运输业务,焦化公司的产品外运业务,矿用及路用车的中转,集结和通过业务,还要承担自备K车扣修任务。每天调车作业钩数平均在110钩左右,调车组作业繁忙。”在现场跟班的湖集三场车间副主任侯超峰介绍说。
“每次在调车作业前,都会提前对停留车辆及线路进行检查,在车列两端进行防撤溜工作,仅检查线路和防撤溜这一项工作,我们每天就要走上十几公里。”谭永红一边说着一边连接列车风管,“这样就把集结到站的车辆同去向车列编组到相应的线路中。当列车整列编成时,我们还要确保列车连接完整。”
谭永红“挂”在车梯上,与满载煤炭的车列“融为一体”,缓缓向笔者驶来。他双手紧紧抓住车梯,在调车长发出停车指令前,他需要长时间保持这个动作,全程高度集中精力。隔着衣服手套,他明显感受到铁皮传来的灼热感,在阳光照射下,汗水顺着脸颊成串流下。
十车、五车、三车……谭永红眼睛里像装着一把尺子,时刻测算尾车与停车位置的距离,通过对讲机向调车长与司机报送。列车就好像被驯服的“巨龙”,走走停停,速度一点点降下来,最终停在指定位置。
第三批作业结束,调车人员列队回到场区。调休室里准备了解暑西瓜,大快朵颐的一刻,谭永红抬起衣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紧锁的眉头渐渐放松。
“针对高温时段,我们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减少高温时段室外连续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同时,准备了西瓜、绿豆汤等防暑降温食品,十滴水等必需药品,保证职工身体健康。”车站站长刘刚说。
享受片刻“清凉”后,对讲机里传来了下一批调车作业准备开始的信令,谭永红和调车员们继续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