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皖韵】走进安徽名人馆
2024-07-22 来源:     作者:朱绍学 分享

【徽风皖韵】走进安徽名人馆

走进安徽名人馆

 

 夏日的合肥,骄阳似火,我们趁参观渡江纪念馆之机,慕名前往安徽名人馆参观,感受江淮大地的名人风采。
       安徽名人馆位于美丽的巢湖岸边,与渡江战役纪念馆相向而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安徽名人馆坐落草坡高台之上,象征安徽名人扎根在安徽大地;中心广场及水面环绕着整个场馆,与安徽古村落传统风水中的“枕山、环水、面屏”相吻合;整体建筑采用徽派的黑白灰三色。
       展馆以史为纲,以时为序,分为八个展厅,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安徽名人800多人,其中重点展示100多人。有的虽然不是安徽籍,但在安徽留下了重要足迹,其中有歌咏过安徽的李白、白居易等,彰显了安徽厚重的历史成就和夺目的人文情怀。
       进入安徽名人馆,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的巨型浮雕像,集中展现了安徽28位代表性的名人,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北宋天下第一清官包拯、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等。浮雕墙的背景是安徽省版图,配合黄山天都峰和迎客松等标志性元素。
       展陈区位于安徽名人馆二、三层 ,展出了95 组、120余位安徽名人,由八大展厅组成。
       第一展厅“文明曙光中的先祖”。远古与先秦时期的人物,有巢氏、皋陶、姜子牙等先后出现。看到的第一位名人是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发生在蚌埠涂山,他在涂山会盟,娶涂山女为妻,生下了儿子启,启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王朝的缔造者,建立了夏朝。
       第二展厅“智慧星空中的先知”。秦汉与南北朝时期的张良、华佗、“三曹”、花木兰等全部集中在该展厅,游客通过人物介绍可了解豆腐的制作、建安文学等知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念及此诗,我想象着曹孟德的老骥伏枥和一统天下的壮心不已。“既生瑜,何生亮”,让我想到了周瑜的策马扬鞭和瑜亮之争,佩服周郎的妙计安天下,遗憾于周郎的早殒。
       第三展厅“文化繁荣时的先贤”。从隋唐与宋元的著名人物,如李绅、包拯、毕昇、朱熹等身上,可感受到诗歌文化、活字印刷、理学思想等。北宋徽州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元代旌德县的木活字印刷术和明代的套版印刷术,都对世界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展厅“巩固金瓯中的先驱”,展示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抗击倭寇的胡宗宪、戚继光等。包公以秉公执法、一身正气的形象,成为民间公平正义的化身。 
       第五展厅 “学派林立时的先进”。黄宾虹、胡开文、方苞等历史人物一一浮现,以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也闪亮登场。值得一提的是,该展厅在布展上极具创意:铺着石板路的徽州老街、挂着金字招牌的百年老店、迎风招展的各色旗幡,让游客仿佛走进历史文化的古街巷。 
       第六展厅“变革中探索的先导”,展示了刘铭传、陈独秀、胡适等人物及故事,中国远征军孙立人、卫立煌、戴安澜这样的群体也被单独刻画。 
       第七展厅“烽火中前行的先锋”。包括了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的杰出人物,如王稼祥、赵朴初、陶行知、刘开渠、邓稼先等。邓稼先,怀宁人,曾参加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第八展厅“艺苑奇葩中的先伶”。该展厅以戏剧舞台作为整个展览的结尾,程长庚、严凤英等代表人物展示了清朝到新中国时期安徽的戏剧文化。200多年前,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程长庚率三庆、四吉、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之后徽剧又不断融合了汉调、昆腔等戏种的唱腔,逐渐演变成中国的国粹——京剧,而程长庚也被称为京剧鼻祖。
       纵观历史长河,安徽名人辈出,安徽名人馆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科技制作手段,将这些名人的形象与事迹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到安徽的历史与省情。
   

编辑:胡茂勇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