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交锋】“鬼秤”被黄牌警告,值得点赞
2024-06-03 来源:皖工网     作者:汪昌莲 沈峰 分享

【观点交锋】“鬼秤”被黄牌警告,值得点赞

话题:“该商户使用作弊秤,给予黄牌警告,警告时限:7天,5月20日—5月26日”。近日,四川乐山峨眉山市贸易中心内,两家使用“作弊秤”商户被贴“黄牌”的消息,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点赞,更有人留言呼吁:应全国推广。

观点一:“鬼秤”被黄牌警告,“驱鬼”就该出狠招

观点二:让“鬼秤”商户贴黄牌“亮相”不妨推而广之


“鬼秤”被黄牌警告,“驱鬼”就该出狠招

汪昌莲

自从电子秤替代传统杆秤以来,人们认为电子秤是高新产品,一定不会忽悠消费者。其实不然,电子秤在某些不法商贩手中也会“变坏”。其实,人们信赖代表高新科技的电子秤并没有错,相比传统杆秤,电子秤减少了许多人为因素,更大限度地显示出了公平。然而,如今商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之间的利益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不法商贩便开始走旁门左道,在电子秤上“做手脚”,身边的“鬼秤”频现,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事实上,“缺斤少两”自古就被视为经商者最可耻的行为之一。此前据媒体报道,一些商贩居然玩起了“少输法”“移位法”“遥控法”等伎俩,人为地让电子秤沦为“鬼秤”。近日有调查称,现场称出9.6斤的榴莲,回家一称只有6.2斤;火锅店里标注120克的毛肚,实称只有82克;标注200克的牛肉,实称只有142克。“鬼秤”缺斤少两,不显山、不露水,消费者不易察觉,监管部门也不易发现,因而比传统的缺斤少两更隐蔽,也更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地的超市、集贸市场比较多,尤其是小商贩比较分散,一些不良商家便经常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执法人员“躲猫猫”,执法人员检查时,就规规矩矩称量,执法人员一走,便又开始使用“鬼秤”,如此恶性循环,甚至成了商品市场的一种潜规则。这些潜伏在电子秤上的欺诈行为,损害了市场交易的公平,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专项治理和严厉打击,莫让电子秤沦为坑人的“鬼秤”。多地为“鬼秤”商户挂黄牌警告,便是有效惩戒措施。

换言之,“鬼秤”被黄牌警告,“驱鬼”就该出狠招。首先,有关部门应从源头把关,严厉打击网售“鬼秤”的违法经营行为。同时,应对商家进行法制教育,强化自律意识,大力开展以“诚信经营是百姓最信赖的电子秤”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商品交易市场设立计量服务站,配备一定的公平秤,供市民免费称量,让市民可以放心购物。再者,针对“鬼秤”缺斤少两等新的坑人手段,监管部门应进行专项治理,加大处罚力度。特别是,要在市民中普及电子秤有关知识,教会使用方法,尤其是要传授识破缺斤少两的本领。只有人人都读懂了电子秤,才能监督和倒逼商家诚信经营,才能保证其手下的电子秤,称出来的都是公平。


让“鬼秤”商户贴黄牌“亮相”不妨推而广之

沈峰

其实,为“鬼秤”商户挂黄牌警告,此前全国多地也有先例。如去年7月30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海南三亚荔枝沟菜市场两商家被贴上了“短斤缺两”的黄牌警告。为缺斤短两的商家挂黄牌,既让违法违章的商家吸取教训,提高对交易秩序的认识,也使监管处罚变得更直观、更有效。

进一步看,对缺斤短两商户给予“黄牌警告”,无疑是打击宰客欺客现象的有益尝试。老百姓到市场、商超购物,除了怕买到问题食品,还怕买的东西缺斤少两。从近期密集披露的多方信息看,“鬼秤”的技术进化以及所建立的非对称优势,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一些“鬼秤”可以一键作弊、一键还原,更有甚者还可以远程遥控。然而,不良商家在计量器具上玩猫腻,缺斤短两,不仅会破坏和谐的市场秩序,还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如果是游客在当地采购特产等遭遇缺斤短两,更会损害到城市的文明形象。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广大商家要明白一个道理:诚信经营和赚钱获利不是两个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作为商家,要以诚信为本,还要互相监督,用诚信搭建起消费者和商家的坚实桥梁,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打卡和消费。

同样,为了守住城市的文明形象,相关部门必须行动起来,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纠正经营场所使用计量器具过程中存在的违法问题。一方面,要依法对计量器具有猫腻的经营者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维护消费者和游客的合法利益。市场监管、物价等职能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对商家“缺斤短两”的行为“零容忍”。

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对餐饮酒店、水果店、农贸市场、海产品市场、超市等单位的计量检查制度,不定期检验经营者的计量器具,加大对“缺斤短两”商家的处罚力度,让不诚信者得不偿失,用强有力监管震慑违法经营者,确保广大经营者诚信合规经营。据报道,近日发生的连云港市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鬼秤事件有了最终处罚结果:涉事商户被罚3万元,涉事市场主办方被罚35万元,涉事5人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显然,依法从严打击鬼秤,才能更好的维护市场秩序,才有震慑力。

另外,还要拓展公开曝光渠道,在市场建立黑名单公示制度,让短斤少两者无处遁形。正如乐山峨眉山市贸易中心内,两家使用“作弊秤”商户被贴“黄牌”, 就是将他们亮在阳光下,给他们套上一道声誉“紧箍”,倒逼他们以诚信为本,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总体来说,黄牌警诫比直接罚款更合适,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总之,比起难以伤及根本的罚款,消费者看到明晃晃“短斤缺两”的警告牌后,用脚投出的票也许更能让商家“坐立难安”。当然,铲除“鬼秤”仍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治理经营领域计量器具存在的不诚信行为,以及健全完善集贸市场“公平秤”设置和日常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满意的市场消费环境。


编辑:刘艳玲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