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10日至17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市县媒体,邀请中央驻皖新闻单位,深入16个市开展集中采访。即日起,本报特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安徽实践”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反映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一改两为”长效机制,展现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春新开局、新年新气象的火热实践,宣传在皖全国人大代表、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等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金寨大湾村:奋力奔跑在小康路上
二月,细雨微风,还残留着冬日的料峭。地处大别山腹地、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青山绿水环抱,一片轻雾在山间缭绕,空气潮湿而清新。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小楼、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无不展示着曾经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如今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呈现一幅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丽图景。

山上种茶 家中迎客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湾村视察,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少了老区这一块”。几年来,大湾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产业脱贫作为“人脱贫、村出列”的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稳定脱贫奔小康、绿色减贫促振兴”的新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大湾村依托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
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介绍,大湾村依托资源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茶叶深加工上做文章。如今大湾村现有茶园5000余亩,其中优质茶园2000亩,通过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加工等就业岗位,带动大湾村400余户茶农,实现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元。
大湾村利用白水河资源优势,引进“大湾十里漂流”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43人就业。全村32户开起了农家乐,2021全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超3000万元。特别是投资2000万元的携程农庄·金寨项目一期于2021年7月正式营业,填补了大湾高端乡村住宿的空白。“目前农庄一共有10间房,过年期间,从大年三十到初七全住满了。”携程农庄副店长李浩说,开业以来已实现营收约300万元。
据悉,大湾村正在加快实施大湾茶旅融合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串起10里万亩茶园,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茶主题休闲功能,让游客体验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茶之旅”。
引进投资 留住人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结合“金凤还巢”“双招双引”,大湾村大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引导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助力乡村振兴。
连日来,金寨县大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新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工建设中,公司投资人朱先富介绍道:“我们将整合大湾村资源,利用我自己企业加工技术、营销、平台等优势,打造大湾自己的农产品品牌。”这里将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直播中心及红军餐饮体验中心。项目投产后,带动周边农户400-500户种植红薯、南瓜600-1000亩。
目前,两条用来加工红薯干和南瓜干等产品的生产线已经到位,农产品加工中心将于农历二月初二开业。新项目的实施落地,为大湾村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走进携程农庄,路过一栋栋造型别致的小屋,顺着爬梯走上去,便能“打卡”悬崖主题餐厅。屋内可以喝茶聊天,屋外可以俯瞰乡村美景。55岁的汪梅正在餐厅里帮忙招待客人。“以前我在外地打工,后来孩子考上大学,我就回来了。正好携程农庄营业,我便来这里应聘。”汪梅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我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开销也不多,跟老公两个人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元。”
大湾村的发展正蒸蒸日上,让越来越多的农业带头人选择在这里创业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家乡就近就业。
既富口袋 也富脑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小康路上,不仅要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更要让他们的精神富起来。大湾村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作用,组建大湾文艺演出队,连续五年举办大湾村晚,农民演给农民看,给自己的幸福生活点赞。
余静说:“以前老百姓在田间地头忙碌,很少与人交流,然而现在,一个演出电话就能让他们放下手边的活,大大方方上台表演。”过去,村民们只想着怎么赚钱把日子过好;现在,村委要想着怎么开展活动把日子过得更精彩,余静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如今,大湾村村民生活更富足、精神更积极、笑脸更真诚。

“把产业做得更强,把人气做得更旺,让致富路更宽,让生活更美好……”余静畅想着大湾村的未来。眼下,她的新身份——全国政协委员赋予了她新使命。她表示:“作为基层工作者,乡村振兴是我关注的重点。这段时间,我会认真履职尽责,走访调研,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传达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