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明集大成 悠悠玉振伴金声
——走 进 寿 州 孔 庙
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寿县,有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儒学建筑群,这就是寿州孔庙。寿州孔庙又称黉学、学宫、文庙,地处寿县寿春镇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中段,唐时建于城内东南角,元泰定初年移至西街今址,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孟 伟 摄
寿州孔庙坐北向南,清代规模最大时占地2万多平方米,原五进重院,建有万仞宫墙、训导署、仰高坊、泮宫坊、快睹坊、棂星门、奎文阁、文昌宫、儒学门、忠义祠、节孝祠、戟门、大成殿、学正署、敷教坊、明伦堂、崇圣祠、敬一亭、尊金阁等建筑30余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整,步步深入,开朗明畅,四通八达,是一所反映儒家观念的典型古建筑群,也是当时皖北地区建筑体量较大的孔庙之一。
寿州孔庙经元明清三朝建设,格局多变,见于历史记载的修建、修缮就达42次,历次维修中都把各时期寿县人民对儒家的尊崇、对文化的理解、对生命的理念融铸到孔庙的建筑中。本世纪以来,寿县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筹资500多万元,相继实施棂星门恢复,大成殿及“三坊”、戟门、泮池、东西廊庑、乡贤祠、名宦祠、明伦堂等古建筑维修,恭塑孔子及四配塑像,设立孔子圣迹图及礼器,恢复悬挂“万世师表”等匾额和楹联等一系列重修工程,使寿州孔庙“亭台重叠、殿宇恢宏、古树掩映、碧水潆洄”的胜景得以重观。
寿州孔庙现存规模占地近6000平方米,是安徽省现存17座孔庙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完整的孔庙之一。寿州孔庙现在西大街以北中轴线上布置四进院落,第一进院落南侧临街为棂星门,中心处为泮池,池北中轴线上为戟门,东耳房为名宦祠,西耳房为乡贤祠。二进院落主体为大成殿,两侧为东西廊庑。大成殿后为第三进院落,北侧敷教坊为中心建筑。最北侧的明伦堂与两庑碑廊构成第四进院落。西大街以南有泮宫、快睹、仰高“三坊”,与上述建筑构成寿州孔庙中路建筑群。中路以东,街北有奎光阁;中路以西,原为忠义祠、节孝祠建筑群,现仍有3处清代遗存。中路文物建筑遗存主要有“三坊”、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奎光阁等5处,棂星门、东西两庑、敷教坊等为新建复建建筑。
寿州孔庙是祭祀先贤孔子的机制庙宇和施学教义的学宫之所,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自创立以来,当地文运昌盛,人才辈出,尤以明清两代为甚,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从寿州孔庙泮桥上走出来的清咸丰九年状元、与翁同龢同任光绪帝师的寿州人孙家鼐。他幼年在寿州学宫(寿州孔庙)苦读诗书,咸丰元年院试中举后,初下南闱不第。他目睹诸兄名登金榜,益自奋勉,终致及第。
相传,孙家鼐在参加咸丰九年殿试时,咸丰皇帝命他以大清王朝的兴盛写一副对联。孙家鼐即兴书联曰:“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继羲皇尧舜;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这副对联既歌颂了清朝的丰功伟业,又巧妙地把历代皇帝的年号“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等嵌入联中。咸丰皇帝看后,惊呼“绝妙”!遂举起朱笔点他为头名状元。孙家鼐“妙语连珠中状元”的故事,一时间在朝廷上下传为佳话,成为家乡寿州人的骄傲,寿州孔庙也因培养走出孙家鼐这样一位奇才而声名远播。
寿州孔庙古韵流芳,文气荡漾,古老与现代交织,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文脉赓续,弦歌铮鸣,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书法展、美术展、摄影展,天天有展,一个接着一个;开笔礼、非遗秀、文娱场,月月上演,一台接着一台。这里经常举办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多种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好戏连台,倾情演绎“千古文明集大成,悠悠玉振伴金声”的时代大戏。
寿州孔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寿县在全力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利用寿州孔庙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化气息等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寿县群众文化活动主舞台、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寿县文旅部门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科学安排设置艺术展览、文艺汇演、公益培训、非遗展演展示等公益文化活动,做到应时、应变、应景、应需,满足游客群众精神文化期待和需求。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持续不断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游客到此一游,寿州孔庙与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古城墙等名胜古迹一起,成为省内外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在观光欣赏寿州孔庙古建筑艺术美的同时,享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的饕餮盛宴。寿州孔庙大成殿前两株古银杏树如历史老人,见证了这块圣贤之地的笙歌鼎沸,鼓乐喧天,车马繁盛,宾客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