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让产业工人创新才智澎湃涌流
“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聚焦重点、统筹推进,围绕薪酬分配改革,在技能人才培养、人才发展空间上下功夫,以产业吸引人才,以人才反哺产业,统筹推进人才与产业的共同良性互动发展。”近日,铜陵市召开产业工人技能工资改革辅导培训会暨工作推进会,就产业工人技能工资改革向与会人员作专题辅导,就《铜陵市推进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改革实施方案》的起草进行说明和交流。
自2017年4月,《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印发以来,铜陵市上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以“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为改革重点,扎实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相关成员单位各负其责、企业和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开创了具有铜陵特色的工会工作新局面。
顶层设计 构建产改“四梁八柱”
“我市是重要的铜工业基地,也是产业工人聚集地。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走深走实,我市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整体合力。”据铜陵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成立全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铜陵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工作清单》,同时定期召开全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会议,督促指导各县区党委、市成员单位党组对照重点工作清单抓好工作落实。
在此基础上,铜陵市深化思想引领,筑牢产业工人的思想根基。
8月30日下午,国网铜陵供电公司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市总工会在此举办“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出彩先锋”主题党日活动暨“传育立行”教育工程进企业劳模工匠事迹宣讲会。宣讲会上,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苏保信,全国劳动模范、“感动铜陵”优秀共产党员、“铜陵好人”、国网铜陵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周信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分享了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故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穿始终,给在场的职工群众带去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事实上,这仅是铜陵市扎实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该市累计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喜迎党的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劳动创造幸福”“举旗帜·送理论”等主题系列活动100余场,指导各级工会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性教育活动74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40万余人次。
此外,铜陵市坚持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推动党建和群建互融共生、互促共进,切实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市非公企业群团组织覆盖率达92.4%,实体性社会组织群团组织覆盖率达74.6%,同时,突出以非公企业为重点的全领域组建党组织,深入开展非公党建“百日攻坚 实干争先”行动,全市录入平台管理的非公企业3316家,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数1695个。
创新创效 壮大能工巧匠队伍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引导和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是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的使命。
6月16日,2023年铜陵市劳动和技能竞赛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在枞阳经开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举行。
据悉,2023年铜陵市劳动和技能竞赛以“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设置市级一类竞赛30项,二类竞赛242项,计划600余家单位参赛,参赛职工超8万人次。竞赛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采取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方式,引导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勤学苦练,为加快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凝聚磅礴力量。而在此之前,铜陵市围绕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市级一类竞赛项目61场、各层级各类技能竞赛项目5000余场,涵盖180个行业工种和重点项目工程,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竞赛,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其中获全国级表彰的个人6名、班组4个,获省级表彰的个人69名、集体20个、班组21个。
全市累计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60家,拥有实用型专利310个、发明专利102个,创新及攻关项目420个、创新成果326项,创造经济价值9.6亿元,获得各级奖励270次……自2021年我省工会开展“跟着劳模去创新”活动以来,铜陵市各级工会组织大力举办劳模工匠创新讲堂,打造劳模工匠创新示范平台,实施劳模工匠“名师带高徒”,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近期,我们还将举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展演决赛,参赛选手需要从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进行汇报,旨在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也在铜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我们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遴选1100项职工合理化建议参加省级评选,组织开展全市首届职工技术创新评选活动,评选出市级‘金点子’10个、‘金成果’6个、‘金项目’2个。”
厚植沃土 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
只要肯在技能素质上下功夫,产业工人就有大舞台。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铜陵市细化思路、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需要政策先行,通过政策推动实现人才发展环境的改善提升,才能做到整体发展、规模培养。”据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铜陵市在坚持党管人才,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铜陵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的同时,还加强技工强市建设,出台《铜陵市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方案》《铜陵市“大国工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推动铜陵技师学院等技工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定向培养企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明确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到2025年不低于1/3。
先后投资20余亿元建设1804亩职教园区,铜陵理工学校成功申报2.45亿元政府专项债,争取政策性资金3186万元;枞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成功申报1.5亿元政府专项债,为职业教育后续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近年来,铜陵市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走深走实。“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机电一体化、金属矿开采、数控技术等116个专业,按照‘专业遴选、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保障、招生就业’五统一模式开展‘大国工匠’基地建设,累计开设10个‘大国工匠’基地班,其中首批机电一体化、铜工艺、电子商务3个试点专业的140名学员已毕业。”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的理念,制定有关加强教育培训、人才队伍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等制度。”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通过建立导师带徒机制,以推荐、试讲、评价、培训、聘任的方式从职工中选拔出一批兼职内训师,担任公司各领域的技能、管理知识传播者,现拥有高级、中级、初级、预备讲师59人。
实际上,不仅是在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铜陵全市范围内都在持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共建专业订单培养,铜陵市职业院校全部参与、300家市内企业参与、1100余名学生参加学徒制试点,1所中职学校入选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6家企业和2所职业院校入选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职业院校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累计约12万人次。
服务保障 让产业工人有为有位
产业工人既是改革受益者,更是改革参与者。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铜陵市始终坚持产业工人主体地位,引导产业工人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共享改革成果,为产业工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
“近年来,我们着力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通道、薪酬待遇、评先评优、晋升空间等方面创新举措,为他们架起‘成长阶梯’,聚力打造高素质、勇担当、善作为的职工队伍。”据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简洁、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设置职工工资结构,即职工工资=岗能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岗能工资根据职工岗位晋升通道及岗位价值度确定。
“这样的工资结构存在两个明显的好处,”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一是工资系数设置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195种岗位起点岗能工资系数高于或等于本科生新入职转正所定的系数,从制度上保证一线产业工人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资收入;二是设置技能工资附加系数,树立技高者多得的导向,通过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学历水平相应提高岗能工资的措施,激励职工努力提高技术业务水平,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在铜陵,像铜陵有色集团公司这样大力推进技能工资改革的企业不在少数。该市全力推进“1+11+N”为主体的产业工人薪酬分配改革试点,推动一个区(铜官区)、11个上市公司、N个规上企业建立与技能等级相匹配的薪酬分配改革试点提质扩面,全市实施技能等级工资的企业覆盖全市产业工人3万人以上。
此外,铜陵市还在落实主人翁地位制度安排、保障产业工人民主权利、深化产业工人维权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慰问活动等方面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产业工人“稳稳的幸福”。
铜陵市电子行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揭牌
铜化集团第四届电工比武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