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网上警民议事厅”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
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指尖”传递到“心尖”。庐江县公安局积极打造“指尖上”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构建“全员覆盖、全警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让“网上警民议事厅”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谁家的孩子走丢了,认识的请与三里警务室联系。”日前,三里警务室接到群众报警称,在三里社区祥和家园附近有一名三岁左右男童迷路,独自在马路上乱跑。接警后,庐江县公安局岗湾派出所二级警长、岗湾街道三里社区民警王波迅速赶到现场,将迷路男童带回警务室。
王波轻声安抚着孩子,耐心细致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你家住哪呀?你叫什么名字呀?”无奈孩子年龄太小,无法提供家庭详细信息。王波一边拿来零食、水果等食品哄着孩子,一边通过“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组织发动群众,查找熟悉孩子的人。消息在网上迅速传开,当地居民争相加入爱心接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一位群友辨认,男孩是祥和家园居民阿舒的儿子。原来,孩子与家人在小区玩耍,走失后到处乱跑寻找家人,不料却越走离家越远最后迷路街头。
傍晚时分,孩子妈妈阿舒气喘吁吁地来到警务室,看到孩子安然无恙,不禁激动万分:“我差点急死了,和孩子他爸满大街地找,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多亏警察及时赶到,不然我真不敢想会发生什么。”她拉着王波的手说:“我听说了,是微信群帮的忙。把我也拉进群,我也要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
警务前移、服务前置,民有所呼、警有所应,这样的案例在三里社区数不胜数。有一天,一位居民半夜起来时无意发现楼下露天停车场内有形迹可疑人员在停放车辆的车窗上插放“小卡片”,还一辆接一辆地尝试着拉开车门,很可能正在实施盗窃。居民赶紧打开手机,把自己发现的违法犯罪嫌疑线索在三里社区“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里告诉群主王波。王波随后展开了调查。经查,犯罪嫌疑人汪某、孙某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出没,通过发放“小广告”诱导市民从而实施诈骗,并寻找未锁车门或未关车窗的车辆下手。仅用半天时间,这起“拉车门”塞“小卡片”案便成功告破,汪某等2人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警官辛苦了,我们永远支持你们。”居民在看到案件处置结果后在群内纷纷留言。王波也给这些热心的居民连着点了几个赞:“因为有你们在,社区联防联控工作一定能够从严从实、从细从紧抓好。”
“网上警民议事厅” 将警务工作融入微信群中,架起了警民互动“数字桥”,织密了社会共治“平安网”,也以此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据岗湾派出所所长张付华介绍,三里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居民多、商户多、园区多,人员流动大,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社区民警王波积极组建微信群,尽可能延伸警情民意收集的触角,让民警与千家万户“云”端相连,群众遇到问题动动手指就能解决。
“警力是有限的,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张付华深有感触地说,“警民议事厅”作为推动辖区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开拓了一条“响应有速度、处置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新路子,使公安工作更“接地气”,形成了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实际工作中释放了强劲动能。
三里社区“网上警民议事厅”只是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庐江公安升级版、网络版、创新版,全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一个缩影。自创新开展“网上警民议事厅”机制建设以来,庐江县公安局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导向,在“面对面”沟通基础上,拓展“键对键”联系渠道,通过警民沟通互动,凝聚合力打造基层“大共治”模式。庐江县公安局按照“一警一群”的方式建立“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民警担任群主,公布建群宗旨和建群作用,搭建警民议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平安社区(村)建设平台,将法治宣传、安全防范等七项工作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庐江县公安局“网上警民议事厅”吸收“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干部、老党员、律师及治安积极分子等人员进群,用心收集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意见建议,准确迅速摸排辖区社会矛盾纠纷,严防各类案(事)件的发生。为保障“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实效,庐江县公安局还创新推出“群众点单+民警派单”服务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如今在庐江,像三里社区这样的“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全县已有214个,社区(村)民警参与率达100%,初步实现了辖区住户、商户、企业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化解矛盾纠纷1868件次,开展便民服务7359次。庐江县公安局副局长葛旭东介绍道,接下来,庐江县将进一步深化“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