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纪实 | “四高四抓”推动合肥产改全面试点走深走实
2023-06-26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梦 分享

产改纪实 | “四高四抓”推动合肥产改全面试点走深走实

“四高四抓”推动合肥产改全面试点走深走实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总蓝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合肥市紧紧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目标任务,突出改革重点内容,大力实施“四项行动”,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发展,为合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高站位引领 抓团结凝聚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就是要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做好对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团结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据合肥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关键举措,优化基层一线党组织设置,积极实施“双创两提升”工程,创新开展“党建惠企”专项行动,夯实非公企业党建根基,并加大产业工人发展党员力度,在发展党员指标上予以倾斜。2022年,合肥市计划发展党员6293人,其中产业工人党员1002人,占比15.92%。

此外,合肥市还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产业工人党员在复工复产、重点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鼓舞产业工人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动力。合肥市以市政府令出台《合肥市劳动模范评选和管理办法》,三年评选一届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注重在创新竞赛优秀选手中选树先进典型,授予其“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五一”表彰大会,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并为先进模范人物和集体颁奖。2022年,合肥市推荐评选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76个,其中产业工人代表41人,占比53.9%。

“自1994年进入公司以来,我一直从事机电维修工作,从未离开。”今年6月20日,在合肥市劳模工匠(工会干部)宣讲团进企业活动现场,全国劳动模范、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安环机动部机电专家汪清为台下的一批产业工人讲述了自己为高精尖设备“把脉问诊”的故事,赢得了阵阵掌声。

“近年来,市委宣讲团、劳模工匠宣讲团、巾帼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先后深入企业、车间、班组,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仅2022年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千余场,职工受众近20万人。”合肥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还建成了全省首座劳模工匠主题展馆——合肥劳模工匠馆,接待上百家企业、万余名职工在此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高层次提升 抓多引共育

举办中国•合肥技工节,全面展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工教育教学及企业技能创新成果;制定《合肥都市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专题框架协议》,搭建都市圈城市交流合作桥梁,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举办全球云聘会、全国高校行等招才引智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到重点企业就业……近年来,合肥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产业工人提升素质、提高本领搭建成长平台,助力其实现梦想。

在产教实训方面,合肥市发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贯彻落实《合肥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合肥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合肥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2022年)》,构建“1+2+3+5+N”的职业教育布局,组建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定期开展校企对接会,打造“双师型”人才队伍,试点现代学徒制,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建成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近百家,每年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2022年,合肥市新增技能人才15.1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72万人。

在赋能提升方面,合肥市鼓励产业工人参加职业技能等级提升,于2022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支持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4.8万人次,覆盖683家企业;组织企业开展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人次,206家企业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2月以来,合肥市总工会持续推出“合肥市总工会微课堂”,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走进微课堂,用讲述、示范等不同方式分享实用知识,吸引逾50万人次在线学习,让职工利用零碎时间快速掌握技能,引导其钻业务、强技能、长本领,成为各领域的“行家里手”。

多家企业也在拓展和创新职工素质提升成长平台方面开展先行试点。合肥泰禾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全员职系职等职级制度;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进职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工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安徽东风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名师带徒,强化职工创新平台建设。

高水平激励 抓创新创造

劳动和技能竞赛是组织动员广大建设者发挥主力军作用,踊跃投身生产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合肥市坚持“自主选赛、联动办赛、激励促赛”,每年开展300余场市、县级示范性竞赛,带动各类企业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引领全市百万产业工人参与到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职工群众性创新竞赛活动中来。

近年来,得益于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安徽省、长三角地区和国家级职工创新竞赛活动,合肥市先后在公交、燃气、轨道交通等省级及以上竞赛活动中获得佳绩,连续两年荣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职工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团体、个人双料冠军。

此外,合肥市积极鼓励支持产业工人创新创造。市政府制定出台《合肥市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和职业技能竞赛办法》,规定每年开展一届市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职工“五小”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以市政府名义通报表彰。

作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的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举办全区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评比5次,共征集优秀成果近千项,涉及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环境环卫、道路桥梁施工、教学教具、机械设备等多个行业和领域。该区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合肥市第六、七、八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合肥市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申报工作,累计获评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84项,市级职工技术创新奖59项,市级“五小”活动创新成果40项。

随着技能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一批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近三年来,60人获得“合肥工匠”称号,44人获评“安徽工匠”殊荣。产业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也进一步提高:2022年,合肥市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有2人,产业工人1人,占比50%;省党代会代表68人,产业工人8人,占比11.8%;市党代会代表496人,产业工人64人,占比12.9%。

高质量服务 抓权益保障

解决好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励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贡献力量。

作为安徽省首批“新八级工”制度两家试点企业之一的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三职系阶梯型互通式”职业模型,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随着‘新八级工’制度的落地,高技能人才无需转至管理岗位,即可获得岗位晋升和收入增长。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工,我们按照级别给予其技能津贴;对于一线首席技师,我们参照所在单位班子成员标准,核定其薪酬基数。”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给出一组数据:近三年,该公司56名技能人才晋升到项目经理、支部书记、总工等管理岗位;2022年,该公司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16%、16.68%。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有效举措不是个例。近年来,合肥市聚焦产业工人现实需求,持续提供政策支持,不断提高薪酬待遇,进一步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合肥市将中华技能大奖、省市技能大奖等技能竞赛奖项纳入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条款,经认定的技能人才享受购房、租房、医疗、配偶就业和子女教育等政策支持。

在就业援助方面,合肥市常态化开展“2+N”现场招聘活动,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建成33个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及16个市外劳务服务协作站,并持续开展“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全市工会就业援助行动,帮助1.8万名求职者实现稳定就业;在普惠服务方面,合肥市制定《合肥市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认定办法》,持续开展“春季要约行动”,平均每年签订集体合同4万余份,覆盖职工126万人,同时开展劳动争议“法院+工会+人社”诉裁调对接工作,平均每年调解劳动纠纷、办理法律援助400余件。


合肥市2022年安徽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劳模工匠馆开展“学习劳模先进事迹 领略工匠风采”主题党日活动


编辑:夏梦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