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 合肥奋力书写新答卷
2022-08-22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作者:胡佳佳 分享

牢记嘱托担使命,凝心聚力建新功。这两年,合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巢湖治理上,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在科技创新上,勇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成果转化加速推进。

“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这是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合肥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为合肥发展指方向、定目标、绘蓝图。

牢记嘱托担使命,凝心聚力建新功。这两年,合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巢湖治理上,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在科技创新上,勇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成果转化加速推进。

生态治理 擦亮“最美名片”

近日,记者来到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湿地,宁静的水面泛着绿莹莹的波光,岸边随风摇曳的树木和花草交映成趣,发出轰鸣声的轮船为河面增添了不少生机。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强调,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巢湖综合治理和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快建设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家政告诉记者,2021 年完成了水毁修复工程,今年 7 月20 日,完成了包含湿地出水泵站工程、内源污染治理工程、健康湿地系统工程等在内的三期建设工程。同时,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建设项目已列入水利部150项重点工程,计划于9月下旬开工。

说起这里的改变,长临河镇施口社区居民李业炳可是见证者。今年 74 岁的他原先是个渔民,后来响应政府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号召,退捕上岸;十八联圩湿地启动建设后,便迁入了新居,当起了护林员。“原来这里又脏又乱,还散发着臭味。现在岸边环境变美了,水质变好了,河里的鱼虾都多了。一到周末和节假日,附近群众就会来这里游玩。”李业炳说。

近年来,合肥举全市之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建设环巢湖湿地,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增强湿地聚合效应、生态效益,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环湖泊湿地群。

随着十八联圩湿地三期工程的完工,总面积100 平方公里、投资近60亿元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目前恢复修复湿地6.5万亩,种植乔木41万株,灌木335.4万平方米,水生植被906万平方米。

据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湿地管理处谷勇介绍,湿地修复取得了阶段性生态效应,湿地净化功能不断提升,十大湿地日均净化水量可达120万立方;调蓄洪水能力显著增强,有效保护了主城区安全。“巢湖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环湖湿地植物达562种,鸟类达303种。”谷勇说,“像东方白鹳、白琵鹭、红胸秋沙鸭、蓑羽鹤等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

合肥还在大力构建巢湖生态廊道,充分发挥巢湖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加快建设环湖百里绿廊,全面提升林带绿量和绿道标准,实现骆岗公园和环巢湖湿地绿项链“珠联璧合”。

“巢湖的环境是越来越好,百姓的收入是越来越高,生活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长临河镇罗洪社区党委书记梅斌一句话总结了两年的变化。

合肥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力实施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稳步提升巢湖水质,聚力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的名片。

“总书记的讲话令我们精神振奋、倍受鼓舞。”长临河镇白马社区党委书记宣典胜告诉记者,两年来,该社区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通过盘活闲置的集体资源、流转土地等提高村集体收入;通过道路硬化、安装路灯等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其中山口凌村发展民宿餐饮项目,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和致富。

当前,合肥正在探索研究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打通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实现途径,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努力实现发展“高质量”和生态“高颜值”有机统一;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当地人能增收、周边人有去处、外地人喜欢来,打造环境美、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美丽乡村,让环湖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成果转化 结出“产业之果”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强调,“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日前,记者来到被称为合肥“最强大脑”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

“自对外提供服务以来,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在科研、产业、民生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据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屠冉介绍,“巢湖明月”可以为省市气象、环保、水利、交通、公安等部门在气象数值预报、空气质量检测、水源水质监测、高速公路安全监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等方面提供算力支撑,加速智慧城市建设。

“巢湖明月”通过整合算力、算法、方案等资源优势,开展“走进芯屏汽合”系列活动,目前为科大讯飞、蔚来汽车等一批重点战新企业及一批人工智能中小企业提供算力支撑。同时,依托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的算力资源,国内首个“经典——量子”协同全球开发者平台——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在肥应运而生,为全球量子计算从业者、开发者及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专业双创空间。

此外,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与国家超算昆山中心、上海超算中心、苏州超算中心、乌镇之光智算中心共建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在人才培养、算力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合作,聚集更多优势计算资源。

两年来,创新已成为合肥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强大的发展底气。“创新之花”如何开出“产业之果”?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位于巢湖之滨的安徽创新馆。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号、量子计算机“祖冲之号”……作为展示安徽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3 年间,安徽创新馆内已汇聚展示安徽重大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1800 余件。

安徽创新馆牢记嘱托,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安徽科技大市场,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功能,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创新馆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交易,线下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线上打造全省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争取做到‘线下月月有活动、线上天天有交易’。”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表示,“开馆以来,累计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220 余场,汇聚发布科技成果 2600 多项,促成交易额400多亿元。”

为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安徽创新馆探索“前店后坊”发展模式,建设运营云谷创新园,建成安徽科技大市场首个成果产业化基地,在园区内打造国内一流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示范街,推出量子通信等近10种人工智能场景、20多种科技成果展示应用。市场化建设运营合肥高新、包河、长丰、肥西、巢湖5个分级市场,线上线下入驻30余家服务机构,服务企业近万余家次。

下一步,安徽创新馆将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着力打造技术开发、转化交易、项目孵化、展示推广四位一体的区域性创新创业平台,建强用好安徽科技大市场,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实现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不负重托,唯有牢记使命。合肥戮力同心、乘势而上,奋力走好赶考路,不断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编辑:胡佳佳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