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 寒冬酷暑,他们在两淮守护6000万吨“暖流”
2025-10-22 来源:     作者:刘子君 分享

劳动者之歌 | 寒冬酷暑,他们在两淮守护6000万吨“暖流”

两淮之间的最美“保煤人”

 

坐落在皖西北铁路枢纽上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北车辆段阜阳上行运用车间和阜阳下行运用车间,承担着淮南、淮北地区煤炭运输车辆的技术质量安全责任。近日,随着气温骤降,各地生产、生活用电持续走高,许多火力发电厂“胃口”大增,阜阳北的车辆“大夫”们又开始奏响“保煤”的号角。走近这整日穿梭在车辆与钢轨之间的汉子们,笔者聆听到许多平凡却感人的故事。


 

拨掉积雪除“隐患”

2024年春节前夕,安徽地区出现连续的冰雨雪冻天气,道路交通受阻,老百姓取暖用电吃紧,“电煤”运输刻不容缓。

2月1日晚9时许,皖北大地漫天飞雪。阜阳上行出发列检作业场里被灯桥照射得亮如白昼,车辆碾压积雪与钢轨的吱吱声此起彼伏。共产党员、货车检车员刘子付接到值班员“电煤”列车的提醒后,立即拿起工具和材料来到作业现场,与同组的工友们做好安全防护。才开始检查第一辆车的车钩,刘子付发现车钩上落有厚厚的积雪。凭借多年的检车经验,他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第一辆车的前方车钩要连挂到机车上,绝不能有任何质量问题。刘子付开始将车钩上的积雪一点点拨掉,仔细检查每一个配件的质量状态,在拨去钩舌上的一片积雪后,发现有一处“凹槽”,等把上边的积雪全部拨掉后,看到钩舌上出现一处缺损,掏出尺子一量,长度为30mm,深度达15mm。刘子付立即联系当班班组长舒军进行复核确认。两人联手更换完车钩,双手已经冻得像胡萝卜一样通红。


 

“桑拿房”里忙运煤

七月流火。7月23日,连续的高温天气让阜阳一大早就开启了“烧烤模式”。上午10时许,随着机车的一声长鸣,一趟载有近3000吨“电煤”的专列,稳稳地停靠在阜阳下行运用车间出发作业场第11股道。

“11道车上装的是‘电煤’,不能耽误时间,咱们降降温,抓紧接着干。”班组长闫光辉急忙带着几瓶冰镇盐汽水来到刚在第10股道检查完一趟列车的工友们跟前,送上“清凉”。

4名车辆“大夫”大口喝完,赶到各自的作业地点,为电煤专列“把脉号诊”。

货车检车员都是露天作业,作业现场停满等待检修的车辆,空气无法流动,加上铁皮和石渣的烤晒,现场气温高达55℃,热得像一个“桑拿房”。“00后”共产党员、检车员张创伟是第一次战暑运,可干起活来一点儿也不逊于老师傅,一会儿检查车钩连接状态,一会儿检查车体车门,不漏过一个车辆配件。一辆车还没检查完,张创伟额头上的汗水开始顺着脸颊不停往下滚,工作服也开始一片一片地被汗水浸湿,紧紧地“黏”在身上。

当检查到第11辆车时,张创伟发现了一处车辆故障,立即拿起对讲机呼叫:“班组长,我区间第11辆车的下门锁锁闭不良,请复核处置。”

半小时后,目送“电煤”专列安全离去,张创伟才发现身上的工作服能拧出水来。


 

国庆保“煤”立“首功”

2025年10月1日,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新中国76周年华诞的欢乐时刻,阜阳下行运用车间的59名检车员仍穿梭在各列检作业场和专用线上,守护着来往车辆的运行安全。

11时23分,一趟刚从矿上装满煤炭的列车,在青龙山作业场集结完成后,开始出发前的车辆技术质量检查。53岁的货车检车员王震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又调整了一下作业记录仪的拍摄角度,开始为尾部车辆进行“三态”试验。确认尾部车钩开锁、闭锁和全开位都良好,就弯下身子,钻进不足1.2米的车底为车辆“把脉号诊”。检查到一位车钩的从板时,王震机警地发现从板的一侧出现倾斜,立即扭转身子,将头偏向另一侧,顺着手电的光线,看到从板中间有一处锃亮的断痕,立即联系班组长张琪和值班员王林,对故障车辆进行扣车维修,防止了一起车辆配件脱落耽误列车运行的事故发生。

据了解,途经阜阳北铁路枢纽和青龙山地区的煤炭“专列”,运煤量每年高达110多万辆近6000万吨。正是在两淮之间的车辆“大夫”们的精心呵护下,这些煤炭才能安全抵达各大电厂,让千家万户在灯火明亮处尽享美好生活。(刘子君)

 

 

 

编辑:胡潇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