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这五年,我省产业向新、发展提质,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辉煌“十四五” 奋力往前赶丨这五年,安徽改变了什么
2025-09-28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分享

时间的意义,永远是奋斗者赋予的。 2021—2025,是“十四五”的五年。这五年,我们都能看到身边的变化:孩子长大了,车子更新了,收入增加了,道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 我们的家乡——安徽,也在发生着巨变。实力在增、热度在涨、气质在变……让安徽人充满自信与自豪,也让来安徽的外地客人倍感惊讶与惊喜。

编者的话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本报今起推出“辉煌‘十四五’ 奋力往前赶”专栏,充分展示“十四五”以来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生动实践。

时间的意义,永远是奋斗者赋予的。

2021—2025,是“十四五”的五年。这五年,我们都能看到身边的变化:孩子长大了,车子更新了,收入增加了,道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

我们的家乡——安徽,也在发生着巨变。实力在增、热度在涨、气质在变……让安徽人充满自信与自豪,也让来安徽的外地客人倍感惊讶与惊喜。

我们每一个人都随着时代的浪潮奔涌前行。在这浩荡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走向交织在一起,彼此影响、彼此成就。

实力在变——

经济总量跨入5万亿元“俱乐部”,“十四五”前4年GDP年均增长5.8%

自2009年跻身“万亿元俱乐部”以来,安徽经济总量以“加速跑”的姿态在过去10多年连续迈过4个万亿元大关:2014年、2018年、2021年、2024年分别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

尤其是“十四五”以来的五年,更是蹄疾步稳地加速迈进。

“十四五”期间,安徽经济总量连续跨过4万亿元、5万亿元两个台阶,2024年达到50625亿元,居全国第11位;“十四五”前4年年均增长5.8%,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达到82694元,连续4年超1万美元,居全国第13位。

在很多区域经济观察者看来,突破5万亿元对进入“经济大省”行列有着里程碑意义。

从制造业来看,安徽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2023年成为中西部规上工业营收最高的省份;安徽的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持续攀升,2024年达到第7位。

再看工业、农业、金融等数据:“十四五”前4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5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进出口总额接近9000亿元,居全国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1亿元,居全国第10位;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居全国第5位;经营主体总数831万户,居全国第9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8.6万亿元,均居全国第11位。

这些数据,充分印证着安徽的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安徽发展的态势令人欣喜!”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兼上海董事会主席代开乐说,2007年,曾第一次来到安徽合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安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欧盟商会超过50%的会员企业参与了商会与安徽及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合作,且绝大多数欧盟在华企业仍坚定扎根中国。

热度在变——

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8%,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一

这五年,安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发展“热度”正不断攀升。

“十四五”前4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8%,比规上工业高7.9个百分点。

汽车产业“汽”势磅礴,光伏储能“光”彩照人,集成电路“芯”光灿烂,新型显示“屏”频出彩,量子信息前途无“量”……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强劲有力。其中,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全国第8位、第4位双双跃升至今年上半年的第1位,全国每出口四辆汽车,就有一辆安徽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DRAM存储器产能居全国第1位、全球第4位,晶合集成显示驱动芯片市占率居全球第1位,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居全国第3位。

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安徽经济能够保持争先进位、逆势上扬,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带来的新动能。

拉长时间轴,从“十四五”以来安徽聚焦实体经济扩投资、强制造、育主体、聚要素的一组关键指标看,就会看得更清晰。

以制造业投资为例,2021年至2023年,安徽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6%、21.5%、20%,高于全国1.1个、12.4个和13.5个百分点。2024年,安徽制造业投资增长13.3%。就这样,制造业投资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以大项目为例,2021年至2023年,以新开工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为例,2021年全省有5个,2022年增加到56个,比此前6年的总和还多12个,2023年有53个。2024年,安徽省新开工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48个,比上年增加36个。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继源认为,安徽的产业创新,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手法方式,在全国来看都独具特色,令人刮目相看。

气质在变——

上市公司182家,居全国第7位;外贸近3年连续进了4个位次

谈及安徽的气质之变,最明显的就是变得“更开放”,可以说,市场化与开放发展已然成为安徽的鲜明标识。

回溯近年来安徽奋进历程,不难发现一条主要脉络: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自觉把自身改革发展放到全国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推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安徽因此站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

近年来,安徽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与沪苏浙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向科技、产业“软联通”迈进,“十四五”前4年沪苏浙来皖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年实际到位资金近万亿元、占比稳定在60%以上。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不断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胜势,安徽在中国经济地理中的价值大大提升。

以外贸为例,安徽外贸近3年连续进了4个位次,2024年排全国第九。

更能印证安徽气质的,是上市公司数量。安徽已从资本市场曾经的“小透明”,变为境内上市公司182家,一跃成为全国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七的省份。

开放的气质,带来的是“近悦远来”的发展气势。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齐泽凯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说了这么几句话:“安徽以其远见、速度与卓越的人才,将始终处于我们未来征程的中心。能与安徽携手前行,大众汽车感到无比自豪,并将持续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万慧玲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