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车前、握住把手、稳定开门”——这是一台名为“墨茵”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真实场景中流畅工作的画面。
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这款由奇瑞集团与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之一。它不仅在展台上自如活动,更已实际“上岗”于奇瑞4S店、博物馆、政务大厅等场所,实现了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的跨越。
“她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已经‘上岗工作’的人类智能助手。”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美丽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此次她带队前来参展,展品就分布在全总展区巾帼工匠创新成果展区内。
此次他们带来的“墨茵”,是AiMOGA奇瑞墨甲机器人首款量产人形机器人产品。它全身拥有40个自由度,具备自然语言交互、多模态感知与导航和灵巧操作等全栈自研能力。
“她真正做到了既能听得懂、说得清,又能动得稳、抓得准。”该公司参展人员自豪地说。当被问及墨茵的独特创新之处时,参展人员总结了三点:一是场景先行、技术反推。“很多企业是先做机器人再找应用场景,而我们是从真实需求出发。”参展人员举例,团队从奇瑞4S店实际场景中提炼出“开车门”“接待讲解”“多语言互动”等高频率刚需,反向推导技术研发路径,“是‘为一个场景定制一个机器人’。”二是车规级可靠性赋能。墨茵的“基因”来自奇瑞28年的汽车制造积累。“她的感知导航、电子硬件都源自车规级供应链,支持±5cm高精度导航和全天候稳定作业。”这意味着机器人已实现了“具身智能+工业级可靠性”的深度融合。三是大模型驱动的人机交互。搭载奇瑞自研的Chery大模型,墨茵在语义理解、内容生成和上下文记忆方面表现突出,支持多语种无缝对话。“她是真正‘听得懂场景语言’的机器人。”
在谈到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技术挑战是什么?莫美丽坦言:“最难的不是‘让她动’,而是‘让她动得刚刚好’。”她以“开车门”这个动作为例解释道:“它需要机器人识别车门形态、精准抓取把手,控制关节发力恰到好处,同时在不平地面保持身体稳定。传统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容易用力过猛或抓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通过仿真训练、实地采样和多轮动作强化训练,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全自主开车门的人形机器人。“这是我们研发过程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莫美丽笑着说。
谈及墨茵的未来应用,莫美丽介绍道,长远来看,墨茵的诞生不仅是“奇瑞+机器人”生态的落地尝试,更是一种未来人机共创的新范式探索。更广泛地说,随着墨茵迭代升级,未来可服务于工厂物流、商超导购、政务服务等多个垂直行业。“墨茵代表的不仅是一台机器人,更是一种‘人+具身智能’的高效协作体系。”莫美丽说,“她将成为AI认知与现实执行之间的桥梁。”
如今,这款诞生于安徽、源自汽车制造业的机器人,正以“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它背后所承载的,正是安徽工匠创新向上、务实深耕的精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