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壶赏壶“七字诀”
对于讲究茶道的人,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样的茶壶才是好壶,以便能在林林总总的壶的海洋中寻觅几件上乘的紫砂壶。笔者总结的泥、工、名、形、火、绘、用“七字诀”,是鉴赏选择紫砂壶时简洁易懂的好方法。
一曰“泥”,即紫砂壶泥料。当下最好的紫砂泥料莫过于中国宜兴紫砂矿料。紫砂泥料因其矿脉不同,选矿加工等方法的差别有着精粗优劣之分。优质的紫砂泥可塑性好,色泽温润,不艳不俗,古雅淳朴,包浆内含,就是俗称的不同泥料自有“水色”,优质泥料紫砂壶很快就能养出珠玉光泽,温润丝滑,而粗劣紫砂泥虽然外观差异并不很大,但花上数倍的时间养护仍然没有灵气,黯然无光,因此,紫砂泥料是选择紫砂壶的首要参考之一。
二曰“工”,即制作工艺。一把制作精美的紫砂壶要求形体端正,口盖严丝合缝,线角清晰顺畅,光泽柔和调均,轻重厚薄适当。制壶工艺经过历代制陶大师的薪火相传,形成不同的工艺体系,优劣是决定品位的主要因素,同一造型由于制作工艺水平的差异,其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收藏价值有天壤之别。收藏一把韵味十足、光彩照人、有灵性的紫砂壶,无论制壶者的“名气”大小,讲求其“工艺”是必须的参考条件。
三曰“名”,即姓名和名气。紫砂壶制壶者的名气是指在社会上、群众中的威望或声誉,以及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笔者认为把玩收藏紫砂壶必须遵循“名家子弟”这四个字。紫砂制壶技艺讲究的是传承,一般没有无缘无故的名家,预测名家子弟在名家或家族传承中更有机会成长为“名家”,这样选壶才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制壶者手上,用小的价格“淘到”好的紫砂壶,从中体会收藏乐趣。当下紫砂壶价格依据制壶者的名气大小,在社会上自然形成市场价,根据不同艺术职称或公认的民间名家,其作品价格一般取决于一花(花壶)、二方(方器型)、三扁(扁型壶)、四普(普通造型壶)造型。
四曰“形”,即紫砂壶造型。观察紫砂壶时,往往是那些造型独具特色,形体线条协调,比例恰当灵动,透着一股神韵的紫砂壶首先潜入你的眼中。细查之下你会发现不论是几何型还是传统自然型的造型紫砂壶,优质品一定新颖脱俗,以壶体构成形态元素,壶口嘴、壶把、底足、钮盖、线条组合刚柔相济,气运贯通,耐人寻味。即好的作品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灵气韵味。
五曰“火”,即烧成温度决定品质。陶瓷被称为火的艺术,一件做得好的紫砂壶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及气氛中烧成没有瑕疵才算成功。《阳羡名陶录》称,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有砂土气。紫砂壶必须在氧化气氛烧成陶土变换发出普雅的色泽,受火均匀,色泽统一,方为上品。
六曰“绘”,即壶体刻绘。紫砂壶上装饰手法多样,特别是文人参与在壶体上题诗作文,铭印作画抒发情怀,使紫砂壶成为了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品。清代的曼生壶可称为此类作品的典范,当时著名书画家陈曼生设计紫砂壶,邀请紫砂名匠杨彭年、杨凤年兄妹等人制作,因此成就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蕴含了独特艺术魅力的“曼生十八式”。曼生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体现了文人与艺人之间的完美结合,壶名壶形与壶铭融为一体,且刻绘镌刻刀法金石味厚重浓烈。现今若选择有铭文的紫砂壶,应先查看内容再察书法刀功,如牵强附会之作且刻工粗陋,倒不如选择无刻绘堆绘者为佳。
七曰“用”,即紫砂壶的使用功能。茶是紫砂壶的灵魂,壶与茶交映生辉,款款情深在品茶中能更好呈现紫砂壶的艺术魅力。使用中的紫砂壶容量大小是否合适、壶嘴出水止水是否干净利索、壶把端提是否舒适省力,都是选择一把好壶的必要参考条件。紫砂壶从数百年来延绵不断受文人雅客的追捧,到如今进入寻常百姓家,主要是它的透气不透水的宜茶特性,以及优良的收藏价值、实用功能始终牵连着陶艺爱好者和品茗爱好者的心。有老茶客说,用一把赏心悦目的紫砂壶泡茶,品茗时的快感油然而生。可见心仪紫砂壶品茶的愉悦美感,是收藏把玩紫砂壶与茶道融合的最高境界。(杨凤武)
杨凤武,安徽蚌埠市人,1967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委员会副秘书长,陶土紫砂圈的资深玩家。自1995年与紫砂壶结缘,从用壶赏壶到爱壶藏壶,把玩紫砂壶三十年。2002年从繁忙的警营转为从事自由职业,有了充裕时间投入雅玩世界,经常与宜兴紫砂制壶名人一起交流学习,对紫砂壶的起源、产地、沿革,各时期陶土泥料、制壶名家、传世茗壶等研究深入,也因“痴壶”被玩壶圈子亲切地称为“玩壶的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