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人民音乐家张曙故里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歙县籍人民音乐家张曙先生诞辰117周年。怀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我前往徽州古城歙县,在新落成的张曙音乐广场旁追忆其丰功伟绩,随后探访了他的故里——柔川。
柔川是我外婆的故乡,它地处新安江南岸,群峦环抱,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漫步其间,徽派古民居鳞次栉比,古樟树掩映其中,小桥、溪流、池塘相映成趣,山鸟啼鸣,宛如世外桃源。
我沿着青石板路探寻张曙童年的足迹,顺着柔川水追寻他童年的歌声,驻足“阴阳界”寻觅他的身影,翻过柔岭山探寻他的童心。在张曙幼时就读、现已改为“张曙小学”的私塾旁,我聆听老一辈村民讲述他的往事。
张曙1908年出生于歙县坑口乡柔川村的徽商家庭,自幼受徽戏音乐熏陶,心中播下音乐种子。后来,他凭借热爱与天赋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并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深造,系统学习声乐及多种乐器演奏和作曲技巧。
作为新音乐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之一,张曙1933年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将音乐才华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致力于革命歌曲的民族化、大众化创作。他与聂耳、任光、田汉等组织救亡歌咏活动,用歌声唤起民众爱国热情,为全民族抗战贡献巨大。
革命之路充满坎坷,张曙曾两次被捕,在牢狱中受尽折磨却坚贞不屈,信念愈发坚定。1938年末,他在广西桂林为组织“桂林反轰炸歌咏大会”奔波时,遭日寇敌机轰炸,与爱女达真一同遇难,生命定格在30岁。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涯中,张曙将音乐创作与家乡徽戏特色相融合,创作了近300首革命歌曲。《保卫祖国》《洪波曲》《日落西山》《壮丁上前线》等激昂旋律,如战斗号角,深受群众喜爱,成为团结民众、鼓舞斗志的有力武器。周恩来总理称赞他与聂耳为文化战线猛将,这是对他们音乐成就和革命贡献的最高褒奖。
如今,歙县人民建造了张曙公园和张曙音乐广场,这里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人们来此缅怀这位伟大音乐家,感受他的革命精神和艺术魅力。
柔川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了张曙。漫步其故里,我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他的成长,感受他的音乐才华和革命情怀。他是歙县人民的骄傲,柔川也因他而熠熠生辉。此刻,《保卫祖国》的歌声在柔川张曙小学上空回荡,诉说着张曙对时代的深情与对光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