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无微不至 办好关键小事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翠微苑小区,F区11栋82岁的许大爷就急切地拦住了正在巡楼的网格长付军鸽。“小付啊,我和你阿姨每月30元的高龄补贴,这都几个月没见着了……”许大爷语气里满是焦虑。这份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在老人心中的分量远超它的数额。自今年2月份以来,这笔钱的“缺席”成了许大爷的心病。
付军鸽翻开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立刻记下老人的担忧,多方了解情况。原来,问题出在恰逢更换社保卡,银行间没及时对接好。弄清楚原因后,付军鸽迅速向社区反映,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办理流程。“有些事看起来并不大,但搁在群众心上却不小。我们及时把问题解决了,群众心里就舒坦了。”
这是翠微社区“微网密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以楼栋为单元划分“微网格”,由1名网格长+1名党员+N名志愿者组成“移动探头”,每日穿行在楼宇间,将居民的关键小事精准记录、快速响应,形成“发现—上报—处理—反馈”的闭环,让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最末梢。
翠微苑小区是一个1994年建设的老旧小区,地处主城区重要地段,面临着租户多、老年人口多、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近年来,社区党委秉持“凝聚微小力量,办好关键小事”的理念,深挖社区“无微不至”服务品牌内涵,逐步构建起“微网密织、微改焕新、微事速办、微米共治”四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让社区治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微改焕新”改出幸福新空间。社区不再是“等靠要”,而是发起“金点子”征集,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昔日的卫生死角、堆满杂物的闲置空地,在居民共同设计下,变为绿意盎然的“口袋花园”,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健身休闲的好去处。针对电动车“飞线充电”乱象,“便民充电桩”投入使用,既规范了秩序,更守护了安全。社区里还出现了“共享工具角”和“旧物置换站”,一把锤子、一个闲置的锅,彰显了邻里互助的温馨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微事速办”办到群众心坎里。 2024年,社区在5个小区建成党群服务驿站,一支“小区微事快办”服务队应运而生,为居民提供物业报修、代买代办、矛盾调解等10余项贴心服务,并承诺“15分钟响应、24小时办结”。对于一些特殊困难家庭,这份速度与温度更是雪中送炭。去年下半年,张志远(化名)和妻子分别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大女儿刚大学毕业,小女儿在读高中,家庭陷入困境,“感觉天塌了,一点精气神都没了。”张志远说。翠微社区党委书记纪池鑫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工会、妇联、民政等部门,帮他们成功申请了低保。“去年一年,各种补助加起来有3万多元,真是救命钱!”如今,夫妻俩病情稳定,傍晚时分又能看到他们并肩散步的身影,久违的笑声重新回到了这个家庭。
“微米共治”汇聚治理新力量。治理的视角不仅向下,更向“小”延伸。今年,翠微社区创新成立了“微米”儿童治理团,28名6至12岁的孩子成为社区治理的“小观察员”。他们以“一米高度”的独特视角,敏锐捕捉到成人容易忽视的盲点。比如四年级学生张鹏发现小区内健身器材存在螺丝松动的现象,他及时向社区反馈,社区立即安排维修,消除了安全隐患;初一学生吴一凡提出,在小区增设趣味垃圾桶标识,以此提高孩子们丢垃圾进桶的积极性。这些建议,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灵感,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责任的种子。
从许大爷30元补贴快速到账,到张志远一家“笑声回归”,翠微社区用“无微不至”的绣花功夫,办好关键小事,描绘出基层善治、民生幸福的动人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