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桃花源
——探索安徽乡村旅游新图景
“一放假,我们一家三口就想找个地方休闲放松。”热爱乡村旅游的合肥游客张雪芳说,“比起那些热门的景点,我们更爱乡村旅游。”
在皖南地区打造有文化魅力的“皖美休闲旅游乡村”示范区,在江淮地区打造一批集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增长极,在沿江地区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带,在皖西大别山区打造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乡村旅游风景线……近年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陆续推出全省“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基地”等名单,为人们“村”游安徽绘就了一幅导览图。
碧山村:来到有风的地方
沿着村口蜿蜒的小道走进碧山村,入眼的是路边一片片随风摇曳的野花和田间摇着尾巴自由觅食的两只黄牛,还有不远处白墙黑瓦像水墨画一样的云门塔。这里安静、古朴、天然,像一首悠闲惬意的诗。
碧山村位于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历史悠久,自东晋哀帝隆和元年建村,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宋代至民国传统建筑187处。这个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文艺的古村落不收门票,商业气息也很淡,保留了乡村最原始的样子。
“我们坚持用文化唤醒乡村价值,系统梳理了老油厂、十三门祠堂、汪勃纪念馆等18处资产资源,导入古法造纸、徽瓦彩绘蜡染等传统文化研学体验、个性文创饰品伴手礼等各类新业态,并在展现、体验形式上进行提升,与游客需求相契合。”碧山村村支书汪怀远介绍说。
来这里的游客基本都要来碧山书局打卡。这是先锋的第八家乡村书店,200年的老祠堂,青砖、斗拱、灰瓦犹在,书籍们偎依着古老的墙壁,诗集、文艺、历史,还有徽州在地文化书籍,曾经的香火绵延,换成了如今的馥郁书香。沿着陡峭的窄梯登上二楼,迎面而来一排吱呀的木窗,窗外是四季的麦田和远方的古塔。
“点一杯咖啡,选一本书,我可以在这里坐一下午。”来自重庆的游客张女士说,“我就住在村口的民宿,民宿里养了一条狗、两只猫,还能租借他们的自行车去村道上骑,真的感觉好休闲。”
凭借多元的文化,碧山村吸引了一批文化名人和返乡青年。这里既有全国甲级民宿“我的收藏”、多功能创意文化综合体“碧山工销社”、国际乡村客栈典范“猪栏酒吧”等知名业态,也有“云贤文创”等网红店铺;既传承保留了以徽州三雕、傩舞、舞龙舞狮等非遗文化项目,又常态化举办“碧山精酿艺术节”“拜年山农场瓜田音乐节”等潮人活动。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碧山村举办了第六届非遗趣市集,以手作体验、民俗活动、与非遗传承人现场互动等多元角度展现非遗在地性文化,游客超过4.6万人次。
“我就是黟县本地的,前几年一直在杭州的咖啡店打工。大城市的工作节奏太快了,我觉得做咖啡就是一件需要静下心来干的事,就带着全家一起回来创业。”村口“另一件事”咖啡的老板丁定安很健谈,他喜欢端着一杯咖啡坐在窗户边跟店里的客人闲聊。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在这里,精神文明与自然共生。
长庄村:走进夏日的童话
千亩太空莲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朵点缀在碧绿如翡的荷叶之上,远望如同一片翠绿的海洋,近看则是朵朵荷花亭亭玉立。清风拂过,荷香四溢,宛如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立体诗篇。
每到夏日,合肥市肥西县长庄村就变成了都市人向往的“天然氧吧”与“生态花园”,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视觉与嗅觉的双重盛宴。坐上小火车,嘟嘟嘟,直接开进荷塘里,仿佛进入了宫崎骏的童话世界。
长庄村以前是出了名的空心村、贫困村,眼瞅着“靠天收”的庄稼田地带领不了村民通往小康致富路,当地政府和村两委另辟蹊径,2015年因地制宜引进太空莲种植。新种植的太空莲不负众望,品种多、花色艳、莲蓬大,长势喜人的同时更是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今已从当初的200亩扩大至1000多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在荷花观赏时期游客应接不暇,开启了产业振兴发展之路。
夏日炎炎,荷叶田田,清风徐来。“等到莲子成熟的时候,小朋友们还可以穿上小皮靴,下荷塘里亲自采摘莲子、莲花,顺便捞捞鱼,抓抓虾。”长庄村第一书记潘雷介绍说,村委会还将闲置的农房改造为民宿和咖啡馆,让艺术介入唤醒沉睡的村庄。民宿就坐落在荷塘边。坐在餐厅里,泡一杯茶,听蝉声渐起,闻花香阵阵,整个人似乎都空灵起来。
长庄村“以荷为媒”,除了太空莲基地,还新建了莲子加工厂、白鹅基地、鹅鹅鹅主题乐园等,为游客提供了包括亲子研学、农家乐、垂钓等特色项目,不仅助推了荷产业的提质升级,更有效激发了乡村蝶变,走出了长庄村自己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我们从2015年开始养殖大白鹅,粮食喂养、放养成了长庄白鹅的标志,等到鹅养成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来长庄吃铁锅炖大鹅。”潘雷说。
犁桥水镇:漫步“活”起来的水乡
从铜陵站驱车半小时,这片占地310亩的水乡便映入眼帘。白墙黛瓦的明清古建筑群沿舒溪河两岸铺展,河水如碧玉飘带般穿镇而过,倒映着蓝天白云。
作为国家4A级景区,犁桥水镇由漫园、犁桥老街、水镇民宿、明塘水系等功能园区构成,通过修复明清徽派古建筑,打造博物馆群落、非遗传统文化老街及中式精品民宿,在充分保护徽派古建的同时展示、传承并加以活化利用,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非遗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水镇。
“犁桥水镇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水乡文化,精心打造出差异化的优势项目,构建了以‘水’为核心的主题特色。”犁桥水镇景区招商部长刘东成介绍道,“在这里,我们采用‘水系串联 + 非遗活化’的方式,为游客打造独特的差异化体验。游客无论是乘船观赏,还是漫步在古街古巷,都能一步一景,每一步、每一景都能触摸到真正的历史肌理。”
犁桥老街是景区最具历史韵味的区域,街道两旁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商铺鳞次栉比。蜡染艺术、钱币馆、汉服等非遗商户点缀其间,将徽派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刘东成指着这些林立的街区商铺,强调道:“犁桥水镇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我们并非在复刻标本,而是在培育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虽然是工作日,但你看这游客并不少呢!”景区工作人员指着三三两两漫步的游客笑着说,“我们这儿平时就是铜陵市民的后花园,一到周末啊,南京、合肥的游客都来了,节假日更热闹!”
“哇!这些白墙黛瓦的房子和视频上一样漂亮!”来自湖北的江女士兴奋地举着手机不停拍照,“这是我第一次自驾游就选对了地方!这些徽派建筑简直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当暮色为马头墙描上金边,犁桥水镇便开启了它最动人的篇章。“快看!绣楼要抛绣球啦!”随着一阵喧哗,身着凤冠霞帔的“员外千金”出现在绣楼之上,抛下的红绸绣球引得游人争相哄抢。不远处,旗袍佳人们在青石板路上款款而行,在霓虹映照下演绎着最地道的江南韵致,赢得游客阵阵喝彩与快门声。
夜色渐浓,游兴正酣。晚上7:30,方塘河畔,突然一声呼哨划破夜空——1600℃的铁水腾空而起,刹那间,万千金芒绽放在天幕之上,恰似“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场跨越时间长河的浪漫,正在创造着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了解,自2023年4月28日开园以来,犁桥水镇已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6亿元,间接带动全市旅游增收30亿元左右。今年“五一”长假,景区人流量12万,营收近千万。
月亮湾作家村:寻访红绿交织的墨香
沿着济广高速到大别山东出口下,再开车15分钟,就来到了六安市霍山县东西溪乡中国·月亮湾作家村。
2017年10月,以著名作家许辉为代表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联合东西溪乡,充分利用自有工业遗产,根植红色基因,在保留原“小三线”厂——淮海机械厂房风貌的基础上,对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成为中国·月亮湾作家村这处文创基地和旅游胜地。
走进这里,就被宁静清新的自然环境所吸引,沿着道路夹山而行,脚下是一条从山顶蜿蜒而下的河流,潺潺地流着,和着山间的鸟鸣,能让人忘记所有的烦心事。因为前身是厂房,这里的建筑外面都是砖混结构,在群山的掩映下,自带一份厚重的年代感。
目前,月亮湾作家村内设作家创作室,已有18位中国作协会员签约入驻。简约而古朴的工作室,一床、一桌、一书柜,让作家们静默此处,静思默想。
“经过近8年发展,作家村先后完成4期项目建设,‘沉睡资源’被再度‘唤醒’,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各色活动精彩纷呈,2024年吸引近10万人次到来。”安徽六霍全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月亮湾作家村分公司客房会务部副经理雷松云介绍说,“来作家村,可以入住我们这里特色的三线民宿,参观村史馆,一秒穿越回60年代的军工厂;中午,在三线食堂品尝地道的农家菜;午后,沿着文学小道漫步到栖凤谷林下石斛基地,在位于半山腰的山中茶室中品一品石斛养身茶。第二天清晨,可以爬上平峰山山顶观景台,看云海升腾,再去九里河看古树、瀑布……”
2020年,作家村获评“中国散文小镇”,是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乡镇。“这里既是乡村的一方净土,更是文学的守望之地。”在作家村图书馆游览的合肥游客胡女士感慨道。
梨桥水镇夜景
长庄村千亩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