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念好生态“茶叶经”,拓宽百姓“增收路”
近年来,庐江县柯坦镇分水村坚持将茶叶作为村级支柱产业,建基地、增品类、延链条、促融合,着力做好生态“茶文章”,拓宽百姓“增收路”,让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从“脱贫村”变为“富裕村”。
曾经自然资源丰富的分水村,虽坐拥大面积茶园,却因品种老化、工艺粗糙而卖不上价,茶农只能守着“绿叶子”过穷日子。从2020年起,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持续接力苦干,将茶叶作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导产业,以“滚雪球”方式引导大户承包、连片发展,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合农户建新园、改老园。
“在优化茶叶产业结构的同时,不断扩大全村茶叶基地规模,实现质量和数量同步增长。目前,新增标准化茶园6000多亩,亩均效益可增长近5000元。”柯坦镇分水村党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夏云龙介绍。
从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经营、粗放式管理到合作社的统一经营、精细化管理,老茶园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茶农每年有茶园流转费、年终分红奖金、平时打工收入等多种进账,增收之路越走越宽敞。“我们10多亩茶园流转出去,一年租金6000多元,我平时在茶园打工,收入比过去高多了。”分水村村民曹世文高兴地说,“我们每天采茶叶都送到茶厂,每天能挣200多元钱,一个采茶季有两个多月,能挣一万三千元钱。”
分水村坚定“用茶科技改造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先后引进中茶108、龙井43、中黄1号、白叶1号等国家级、省级良种10多个,全村茶叶良种应用率提高到90%以上。同时,组织全村10余家茶叶种植主体采收夏秋茶草,开发茶叶新品种,增加亩均效益。
“改变了过去只采春叶加工名优茶的做法,拓展了茶园增效渠道,提高了茶叶产量。”夏云龙如数家珍,“2024年累计采收夏秋茶草鲜叶200万斤,促进茶农增收200万元,预计今年夏秋茶产量可实现翻一番。”
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分水村坚持按照“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思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以“茶”为核心的农旅融合产业,拓展农业休闲、研学等功能,将茶叶基地培育成学生劳动实践课堂,打造休闲观光乐园,实现“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农变导游”。
柯坦镇分水村党委书记王立国介绍:“我们村500亩茶叶研学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及其他游客1.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带动周边餐饮等三产收入近48万元。”
以茶兴业,以业富村。分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坚守“生态立村、茶叶富村”发展理念,荣获安徽省首届“美丽茶村”称号。目前全村茶园发展到1.2万亩,其中精品茶园3600亩,拥有涉茶经营主体26家。2024年,茶园亩均收入7000多元,全村旅游年收入1200多万元,茶产业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20万元。(钱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