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任务 持续精准发力 狠抓工作落实
推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安徽落地见效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2017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今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标志着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近年来,我省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条块结合、统筹推进,锐意创新、狠抓落实,全省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素质进一步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在江淮大地进一步弘扬,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2022年全国首次评价考核和2023年全国督查中均获优秀等次。
高位推动 健全政策机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各级工会要牵头抓总,各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推进机构要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立法。”《意见》在强化组织保障方面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技工强省、制造强省建设等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省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同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已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委综合考核内容、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议题等;市县两级也普遍按照统一部署,做到同步纳入、同步推进,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机制。
2018年3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而后,省总工会以此为主体,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形成“1+N”制度体系。
此外,近年来,省总工会持续加强与省直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和定期会商,对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强化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并推动颁布实施《安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
突出重点 壮大人才队伍
从车间厂房到科研院所,从重点工程到新兴领域,近年来,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热潮持续席卷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一名名产业工人因此比学赶超,一大批能工巧匠从中脱颖而出。
《意见》提出,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开展各层级多形式的竞赛活动。持续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赛事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不断激发产业工人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们每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超过1万场,动员超过300万名产业工人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累计选树各级技能带头人1.5万人。”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与劳动和技能竞赛同样能够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还有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我省建立贯穿劳动者就业前技能培训、新录用岗前培训和岗位提升培训的全周期培训流程,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拓展,仅2023年全省就累计开展各类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3.9万人次,全省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724.4万、217.4万。
同时,我省连续五年实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工会+部门+院校+企业”模式,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构建覆盖省市县、行业产业企业的工匠学院体系,建立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各级各类工匠学院133家,广泛开展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工作。
竞赛-荣誉-等级-激励,如今,在合肥,技能人才晋升成长“绿色通道”已被打通。合肥市总工会对在竞赛活动中符合条件的优秀选手,积极向人社部门申请提升其职业技能等级,并由合肥市总工会对获得一定条件的产业工人,给予其技能等级提升激励。2023年,合肥市先后有600余名优秀产业工人通过技能竞赛直接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合肥市总工会的这一举措是全省推动实施技能评价提质扩面行动的生动缩影。眼下,全省各地鼓励“特才特评”,实行技能人才等级“企业说了算”,出台直接认定、越级申报和破格评价政策,累计备案各类评价机构近1000家,涉及职业(工种)1400个,颁发等级证书270万本。
此外,我省率先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印发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指引,30家龙头企业评聘特级技师157人、首席技师10人。
随着一个个人才新政的相继出炉,一条条有力举措的落地落实,产业工人的发展“天花板”被打破,原本其发展不畅、职业荣誉感不强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点面结合 推动企业落实
淮北市采取工会要约、企业应约的方式,商定10个类型、54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任务,聘请27名镇(街)工会干部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导员,深入企业现场推改革、解难题;宁国市开发区已有约50家企业设立技能提升补贴、学历提升奖励、职称奖励、创新创造奖励、竞赛奖励、合理化建议奖励等技能人才激励政策……这些举措与《意见》中提出的“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等要求高度契合。
企业是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任务的主体和“最后一公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举措必须首先得到企业的重视,并认真加以实施,才能真正落地落实,产业工人才能真正得到实惠。
近年来,省总工会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坚持试点先行,围绕重点难点问题,采用全面试点和项目试点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全国及省市县、产业(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以产业工人集中的区域、行业、产业、企业等为重点,聚焦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实体经济,注重地区和部门、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规模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等相协同,确保全省16个设区市、重点行业产业、各类别企业都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覆盖,累计选取试点企业超过1000家。
此外,省总工会不仅联合省国资委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实施意见》,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国有企业政治巡视内容,纳入对企业党建工作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还联合省工商联、省工信厅开展全省制造业综合百强民营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行动,在提升技能素质、深化劳动竞赛、提高收入待遇、拓宽发展通道等10个方面,增强重点民营企业改革实效,推动改革举措在更多民营企业落地。
强化宣传 营造浓厚氛围
牢记殷殷嘱托,勇闯改革新路。今年8月,省劳模工匠(工会干部)宣讲团走进马钢,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安徽篇章”主题宣讲活动。宣讲活动采取主旨演讲、现场访谈、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邀请13位劳模工匠代表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一线产业工人等开展面对面交流。全国劳动模范、马钢技术中心首席研究员吴保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提名人、中国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轮精加工技能大师沈飞2位马钢集团产业工人代表更是为在场的一线产业工人深情讲述了深化改革如何惠及自身成长成才的真切感受。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宣传活动”不仅是《意见》提出的要求,还是持续推动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走深走实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量子通信、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深耕汽车、钢铁等重点行业的技术“大咖”……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安徽工匠“十百千万”培育行动,每年创新选树100名安徽工匠,发布10名安徽工匠年度人物,连续举办安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省委主要领导致贺信,大力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感召下,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安徽篇章。
此外,我省不仅广泛开展“举旗帜·送理论”活动,打造“皖若春风”安徽特色思政品牌,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六进”宣讲活动,还积极组织“中国梦·劳动美·安徽篇章”主题宣讲活动和“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等活动,广泛宣传劳模工匠先进典型,讲好产业工人故事,讲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故事,奏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主旋律,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领因此得到进一步加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意见》的出台,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制定了“任务书”、明确了“路线图”。下一步,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推动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