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以改革赋能“皖”美民政 用发展提升幸福成色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各级民政部门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的职责使命,以改革赋能“皖”美民政,用发展提升幸福成色,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传递民生温度,推动我省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和残疾人福利等领域开展系列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赋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更加坚实。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决履行兜底保障职责,在全国率先实现低保、孤儿保障、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4类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提高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主动性和精准度,探索防止返贫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推广“困有所扶”社会救助集成改革,打造22家集“养治教康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型儿童福利机构,首创“救急难”互助社模式,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推进了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改革赋能基本养老服务更加可及。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履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职责,特别是去年以来,先后启动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农村养老政策体系创新实践等改革事项,有力推动我省养老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康、城乡、长三角4个“一体化”发展。居家社区机构服务逐步融合,全省养老机构床位达到32.1万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成93家,2026年将建成不少于400家,辐射所有城市街道和部分有需求的社区;老年助餐提质增效,累计服务老年人1.1亿人次;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全面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等有序推进。医养康结合度持续提升,护理型养老床位达到23.8万张,335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养签约1993对。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快补齐,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纳入省级民生实事,幸福院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协同合作日益深化,面向长三角的老博会接续举办,沪皖合作共建广德康养基地、沪苏浙皖养老服务政策互通互认等提上日程。
改革赋能社会力量发展更加蓬勃。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履行培育监管职责,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参与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发展行业商协会和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建立商协会发展“1+8”政策体系和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全省培育行业商协会3707家、社区社会组织12.3万家。实施“善行安徽”行动,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探索跨省域设立慈善工作站;策划“慈善一日捐”系列活动,累计募集善款1.6亿元。大力发行福利彩票,通过彩票销售体制机制改革,今年上半年销量42.44亿元,增量、增幅位居全国第二,募集公益金12.78亿元。
改革赋能“皖美民政”更有成色。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扎实履行兜底性、基础性社会建设职责,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以改革思路和创新办法更好回应民生期待。婚姻登记服务更加便利,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面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涉外婚姻登记权限下放至16个省辖市;殡葬服务更加惠民,会同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创新出台土地保障、林地备案两个公益性公墓用地突破性政策,推动公益性公墓实现市、县、乡全覆盖,惠民殡葬持续提标扩面增项;地名服务更加高效,启动“乡村著名行动”,着力解决乡村“有地无名、有名无标”问题,全省乡村地名命名更名2248条,设置地名标牌9136块,地名信息采集上图3.59万条;民政行业监管更加有力,推动建立殡葬、养老服务等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严格加强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全省民政系统保持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