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清:俯首耕耘四十载 扎根基层育桃李
“老师就像一座灯塔,指引学生人生的方向。我爱教育,更爱那些可爱的学生。”提到耕耘40载的教育事业,如今已经退休的胡孝清依然满眼是光,他动情地说,“一个人最大的幸运就是把兴趣当事业,而我就是那个幸运儿。”
1984年,刚满20岁的胡孝清从池州师范毕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向往,来到东至县偏远山区——平原乡(现葛公镇)任教。“我工作的第一站是联塘小学,整个学校有100多名学生,七八个老师。”胡孝清说,当时山区学校普遍缺教师,公办教师更少,所以他一走上岗位就带了两个班级的语文课,还兼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繁重的教学负担让他一时难以适应,可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看到学生天真的笑脸,胡孝清就干劲十足。白天,教书、和学生沟通、向前辈请教;晚上,备课、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因为热爱,胡孝清一头扎进教育事业,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迅速提高。
“我带的第一届五年级毕业班的统考成绩非常好。”胡孝清说,根据当时的政策,“小升初”必须经过统考,刚参加工作一年,他就凭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大幅提升了学校的“小升初”录取率。为此,学校做出一个决定:今后五年级的语文课都让胡孝清来带。
“当时‘小升初’的录取率只有50%左右,很多孩子考不上初中只能放弃学业,我想让更多的学生升上初中,跳出‘农门’。”带着这个朴素的想法,胡孝清更加拼命地钻研教学。因为表现优秀,他先后被组织调至葛公小学、铺弄小学教毕业班。每年,他所带的班级成绩在全镇十几个“小升初”平行班中均数一数二。
1993年,胡孝清被调到葛公中学教语文和政治,他从“零”开始研究初中语文、政治课本。当时,教育界开始兴起多媒体教学,但乡村学校还未普及。胡孝清在网上看到大城市教师运用PPT教学的视频后,常常熬夜自制PPT,用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和有趣的故事将枯燥的知识串联起来,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事实证明,胡孝清的这个教学方法十分有效,他所带班级的多项考核均在学校名列前茅。
胡孝清不仅爱教书,还爱学生。班里有学生交不起学费,他就用自己的工资代交;班里有调皮的男生不好好做作业,他就把他们带到家里督促;班里有学生没米交给食堂,他就自掏腰包给他们买米……“胡老师‘亦师亦父’,那时我们有很多话不愿对爸妈说,却愿意跟他倾诉。我们班有很多同学一直和胡老师保持联系,在人生的重要关口,习惯征求他的意见。”提到恩师胡孝清,陈方俊由衷地敬佩,“无论是学习上的教导、生活上的关心,还是思想上的开导,胡老师都做得非常好,当时我们都觉得不好好读书对不起这样一位好老师。”
调到葛公中学不久,胡孝清很快被任命为该校教导处主任,肩负起教学工作统筹、课程编排以及教学指导等重任。2008年,他又调任洪方中心学校副校长,两年后转任葛公中心学校副校长,主抓教育教学工作。
虽然葛公中心学校是山村学校,但胡孝清对教研上的投入绝不吝啬。他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教学策略,每年都邀请名师来校进行经验交流,并且选派青年教师赴合肥、杭州等地参加“和美课堂”、“千课万人”等活动,这些举措使得葛公中心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在葛公中心学校各项工作有了起色后,55岁的胡孝清递交了辞去副校长、工会主席职务的报告。他说:“现在的教育战线需要年轻人,我要主动为年轻人腾出舞台。”退居二线后,胡孝清被借调到东至县至德小学,被聘为宣讲讲师。2021年,他成为东至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一员,他关注教育均衡发展、“双减”等热点话题,每年在媒体发表200多篇教育信息,并先后到十几所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生态道德教育进校园主题宣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我既是教师,又是党员,能够为党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是我一生的荣幸。”2023年光荣退休后,胡孝清仍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积极参加宣讲活动,希望能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