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 中煤三建王家塔煤矿的“匠人天团”
2024-06-03 来源:     作者:李继峰 胡伟 分享

劳动者之歌 | 中煤三建王家塔煤矿的“匠人天团”

劳动者之歌|中煤三建王家塔煤矿的“匠人天团”

提及中煤三建王家塔煤矿的机电设备维护,王剀矿长满怀自豪地表示:“在我们的维护工作中,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难关。检修车间里有一个‘匠人天团’,他们凭借非凡的手艺,总能确保设备在维修后达到最佳状态。”

当矿上的设备遭遇疑难杂症时,只需送到检修厂,“匠人天团”的成员们便会迅速启动,将挑战转化为创新的动力。他们不仅为设备开出“治疗药方”,更将这些方案转化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如皮带电动卷皮机、智能验电装置以及皮带模拟培训多功能平台等。这些成果不仅技术先进,而且实用性极强,为煤矿工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些创新成果已经在十多家煤矿(项目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们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保障了矿上生产的安全与稳定。中煤三建王家塔煤矿的检修厂,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刘文彦:疑难杂症迎刃解

身为检修车间主任,刘文彦却常放下主任身段,换上工作服,化身为机电维修的能手。每当车间里出现棘手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投入工作。

2023年12月的一个深夜,矿井中的一台变压器突发故障,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综采队的负责人焦急万分,立即打电话给刘文彦。接到电话他迅速赶到现场,只见他打开变压器的检修孔,拆下断油阀,轻轻拨动阀杆,对断油阀进行解体维修。他耐心地用细砂纸打磨阀杆和阀孔,直到它们能轻松滑动,然后清洗了3个并排的滤油器,并重新调整了风扇的松紧度。

在众人的注视下,刘文彦不慌不忙地向传感温度塞里注入少许液压油并拧紧。他轻轻敲了敲油管,果断地说:“扣上罩盖,开机吧!”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响起,变压器的停机故障被顺利解决,矿井的生产也恢复了正常。

刘文彦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工作的成就感。每当我听到设备正常运行的轰鸣声,内心就充满了喜悦。”

当有新的设备进入煤矿时,刘文彦总是迫不及待地研究图纸,深入理解设备的结构和原理。然后,他会组织团队一起学习,举办新装备使用维修培训班,确保每台设备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维护。

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刘文彦深知这一点,他将每台设备都视为“劳动者”,一旦它们出现问题,就会迅速安排“设备医生”进行诊断和维修。为了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他提出了机电设备巡检制,确保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实现了检修工作的日常化和专业化。

刘儒斌:锲而不舍技术高

刘儒斌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在这个岗位上工作30多年了,先后在山西、陕西等地转战了五家煤矿,始终对电气设备检修技术、新工艺等前沿知识特别感兴趣,他总有个记笔记的好习惯,在机电维修中遇到的难题、攻坚中遇到的关键点,他都记在笔记本上,有空就与身边的工友交流。30多年间,他写了30多本学习笔记。持续的学习钻研,让他从电工小白变身机电达人,成为独当一面的“机电专家”。

刘儒斌有种“蚂蚁啃骨头”的钻劲。王家塔煤矿的主运皮带和综采生产电控系统标志牌上写的都是英文。刘儒斌把英文说明书上的专业术语,进行“本土化”翻译。他用最原始的办法学习,对照图纸和英汉字典,有时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

数十个电子模板和数百个参数,刘儒斌都熟记在脑子里,他成了电控“活图纸”。他把操作程序按顺序写在卡片上,进行编号,挂在设备上,分专业培训员工,减少故障,提升工效。

为打造技术过硬的团队,刘儒斌与三名大学生结成“师徒对子”,对照说明书,一起学习一起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如今机电设备出现问题,他们再也不用请“外援”了。

2023年春节,矿上组织人员对综采电控系统进行调试,刘儒斌发现主电机一个磁极过热,“罢工”了。他和同事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对接线系统进行改造,保证了安装调试的正常进行。后来,厂家人员对改造系统进行技术测定,各项指标均满足安全运行要求。本想“拿一把”的厂家技术人员,面对刘儒斌的创新成果,不由啧啧称赞。

张海林:创新思路破难关

张海林是检修厂的电控大拿,作为机修厂的“首席电工”,他十分重视事后检修和超前保养工作。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连续或周期性的跟踪监测,及时诊断和预测设备故障,建立完善的设备状态档案,确定设备保养维修时间和内容,超前更换的单元部件或零部件,缩短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检修厂,张海林主持制定了定期巡检和点检制度。维修人员通过定期巡回检查,积极做好故障和事故预防,若发现异常及时解决,把设备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了使检查更具针对性,张海林推行点检清单化,根据设备功能进行分类,划分出重点设备,制定点检方案,包括设备名称、点检部位、点检周期、点检项目、责任人和信息反馈等。

针对智能生产装备的新特点,张海林为全矿的设备“大数据”平台,为5大类、90台(套)设备建档,分门别类、统一编码、电子归档,建立“电子身份证”,需要维修,电脑自动发出提示信息,变过去的亡羊补牢,为当下的超前维护,做到了未雨绸缪。2024年前五个月,节约维修费用110万元。

“设备管好了,生产流水线才能更顺畅,企业效益也会水涨船高。”张海林一脸自信地说。在张海林的推动下,检修厂建立了设备运转管理系统,采取集中管理,减少人员编制8人,每年节约开支90余万元。

在检修厂,刘文彦、刘儒斌、张海林等工匠“大拿”,在各自检修领域都是顶尖高手,可他们不固步自封,相互学习、借鉴。检修厂每周召开工匠沟通会,大师们和工友聚在一起,切磋新技术,破解新课题,增强了工友间的友谊,也在持续的交流学习中,实现共同的技能提升。

编辑:胡潇

新闻图集
热点排行榜
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